2024年11月22日

从《葛培理传》中二个片段说起:今日教会如何心怀希望并施行公义?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4月07日 12:10 |
播放

最近,世事纷凡,面对种种负面新闻爆出的罪恶现象,笔者常常灰心、内心被黑暗撕扯甚至要吞噬一般,到底这个世界的希望在哪里?

我们也愈来愈意识到:教会和基督徒不可漠视社会公义。但现实中,这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参与呢?

最近在读《葛培理传》,记录了这位全球福音派运动的先行者、布道家、牧师的一生。其中有2个章节中的片段,在阅读时深深打动笔者的心,带来许多亮光。

这里截取出来,祝愿给同处于类似环境和纠结中的弟兄姐妹一些启发和帮助。

——关于希望

1954年,葛培理在伦敦做完持续多日的温布莱布道大会,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属灵复兴动力,因此本来决定不出席布道会,并拒绝了幕僚提出的和葛培理见面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改变了态度,决定会晤时间五分钟。期间,邱吉尔主动问到葛培理:“你抱有希望吗?你对世界抱有什么希望吗?”

这个时候,葛培理知道自己布道家的职责和本分。书中记录说:
他拿出一本小小的新约圣经,说:“首相先生,我是充满希望。”
邱吉尔指着放在长桌上的三份晚报,说当中充满强奸、凶这、仇恨,又说他童年时的世界界不是这样的,当年若发生-宗谋够人们谈论五十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喧哗吵闹、暴力处处。“我是个老人了,”他说。这句话他在谈话中重复了九次,并且好几次还补上一一句,“我对世界没没有什么希望。”
培理再次说他充满希望。“纵使有战争,仍然生机处,因为我确知将来如何。”培理接着专谈耶稣基督,按部就班地用多处新约经文解释基督的生、死、复活、升天、再来,以及人如何可以重生,就像跟慕道者在自己酒店房间倾谈一样。他讲得节奏明快,因为内心焦急,唯忍枉费了简短的会晤机会。
培理所得的印象,是邱吉尔颇听得进去。邱吉尔没有什么回应,只专注地听:这与传闻中邱吉尔对待教会显要的态度不大一样。原来的五分钟会晤延长了。十二时三十分,邱吉尔站起来说, “年轻人,我对将来没有什么希望一除非是你所讲的希望罢。我们必须回归向神。”


——关于如何推动社会公义

1963年9月,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黑人区一家浸信会被炸,死了四个小孩子。这是美国南部又一次种族冲突事件。翌年复活节,葛培理率领布道团到伯明翰的大球场开布道会。这里向来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但这一天暂停实行。布道团实行种族融和政策,已有七年光景。薛百利记得,当年很多人担心布道团在伯明翰破坏规矩会触发暴力事件,但地区领袖相信,培理的影响力比谁都大,可以不必担心。

随后,现场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书中记录说:

人场的三万人中,黑人白人各半,大家都尽力表示友善。培理直截了当地宣讲关乎仁爱、悔改、信心的信息。当黑人白人和平地涌到台前,全国报章记者为之愕然。

而培理能够促进种族和谐的原因,书中也回溯说:
因为他向来谋求结束南部的种族隔离政策。自幼长于南部的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之事。“童年的时候, 我完全不曾想过黑人的困难和压迫,上了中学, 才开始对某些做法有了疑问,但真正深思这个问题,是在信主以后的事。”他后来进他后来进了惠敦学院,一所旗帜鲜明反对奴隶制度的大学。培理说:“惠敦的社会良心很强,尤其关注种族问题。我这才首次意识到,身为基督徒,对种族问题必须立场鲜明。“

这样的心怀在随后的布道会中得到了更清晰地显明,并发挥了作用:

1983年,在华盛顿州塔科马市布道大会,一个南部黑人妇女向记者披露一段关于年少无名的葛培理的童年回忆。四十年前(1943年),培理趁惠敦放假跑去一个帐幕复兴聚会当讲员。那妇人当时是小女孩,她和母亲及其它黑人小孩坐在种族分隔线后面的位子上。聚会还没开始,白人雇主的孩子跑来跟她玩,两人不意之间到了分隔线前面,一个白人妇女走上前来。“她把我往分隔线后面推过去:”那妇人回忆说,“突然一只巨灵之掌轻按那白人妇女的肩膀。那是葛培理'。“姊妹,你的方向错了,'葛培理说,”她该坐到前面去。小孩子都要坐在前排,神要对着他们微笑。“

 “他温柔地领我脱离那女人的手,把我们两个小孩子带到前排座位去。结果,所有的小孩子,不分黑白,都挤到前面去了。分隔的绳子挪开了,因为葛培理拒绝向种族隔离的会众讲道。“

1950年培理在南部布道时,接受座位有分隔,但不接受台前有分隔。“种族分隔在台前是不存在的。”他在台上说,“因为在十架之下,地是平的。1952年一次南部聚会中,他亲手拆去绳子。可以说,那是我就种族问题首次采取行动。自此以后,我决定不向种族分隔的会众讲道。

自1953年田纳西州查他奴加市布道会开始,培理的所有布道会都不再实行分隔政策,这比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颁令还早了一年。

在社会层面,葛培理是如何做的呢?

1956年,培理面晤艾森豪威尔威尔总统后,旋即与南部的基督教领袖见面,劝他们坚守反隔离政策,但一定要以爱心和忍耐去行事。往后的日子(有时甚至是冒险而行),他陆续在曾发生种族冲突的城市举行“和睦聚会。约翰逊总统曾致函培理说,”你为国家做了勇敢而美好的事,凭着英勇之心,促进南部美国人谅解之心,手足之情。“

培理借文字和宣讲支持民权改革,但不参加游行,深信这样的选择是更有贡献的做法,结果,他两面不讨好。

然而,马丁路德金对培理的做法深深了解且赞赏。1957年,培理邀请马丁路德金向布道团员讲话。在纽约大会期间,马丁路德金曾私下对团员发表两次讲话,主领一次晚祷。其后的日子,二人曾经两度长谈。在1960年里约热内卢世界浸信会大会期间,培理设宴款待马丁路德金,并且邀请美南浸信会的领袖出席。当年南部仍然奉行隔离政策,餐馆,厕所,酒店以致大部分教堂皆如此,一些领袖不习惯与马丁路德金同席,马丁路德金在晚宴致词时说,若非有葛培理布道大会,民权工作艰难百倍。

培理认定种族问题基本上是道德与灵性的问题。他相信以强硬手段改变任何一方,只会加深歧见。“反之,你宣讲基督之爱以及他改变生命的大能,就不但能带来灵性上的改变,也能带来心理上,道德上的改变。接受了基督的人,肯把生命全然交给他,种族问题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笔者手记:

比起转述,亲自阅读这两个片段可以给人更多的一种启发和思考。

基督徒在这样一个现实的世界和社会中,尤其面对这样一个处于社交媒体时代、后真相时代(post-truth era),我们打开手机扑面而来的是各种层出不穷的信息、观点、评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比以往更为撕裂的时代——一种信息和观点带来的、或者显示出来的价值观的撕裂。

常常教会宣讲基督徒是柔顺的羔羊一般,这的确也是我们所效法的耶稣基督的形象之一,我们面对世俗的很多罪恶和乱象常常属于无奈、叹息的境地。但与此同时,耶稣基督也有刚强壮胆的一面,那是他对上帝的信心、对羊群的慈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而带来的。

最近看到一位基督徒学者在微信群面对各样角度的信息分享时,说到“不是所有白纸黑字都是可信的,需要有基本的辨别力。1)对于世界真相的理解。2)对于教会立场的坚守。”笔者深以为然。

与此同时,如同《葛培理传》第二个片段所看到的,他不仅去宣讲福音的大能,而且去亲自在自己的服事中践行他所相信的、他所宣讲的,甚至比世俗世界早很多,成为先驱。1

愿葛培理的人生的这两个片段引起我们的共鸣,激励我们在各样纷繁复杂的世事中看到:
真正的希望在于上帝;
这个世界的更新的关键在于去传讲上帝的话语;
一切的问题的转化首先从我们去宣讲基督之爱以及他改变生命的大能,带来灵命的更新;
并且身体力行,去在我们的生活和服事中真的活出我们所相信、所宣讲、所呼吁的。
我们作为耶稣基督在这世间的大使,
需要如同圣经中先知不断呼吁的:知晓善恶、秉行公义、心怀恩典、活出谦卑。

正如先知弥迦所说: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
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
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
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注释:本文参考与摘自《葛培理传:世纪布道家的故事》(鲍乐基 著;陈恩明 译)中的第二部 1976年至1960年 12,使人和睦的使者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