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宗教的"信息之井"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0月19日 10:37 |
播放

信息是可以过滤的,通过信息过滤之后的信息轰炸,让在这种信息池中的人只相信特定信息,而对其他信息免疫,这就形成信息之井。

我们都知道井底之蛙的故事。我们可能会疑问,为什么青蛙会相信自己那么小的井是如此美丽,而对于小鸟所说的大海却不相信呢?这个原因与传销背后的洗脑其实是一个原理,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一个产品在宣传的时候,也同样会利用信息之井。比如某一个品牌的包包,其实他的成本和质量和其它包相比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但是他在宣传中,却强调自己包的生活品味,阶层定位,甚至加上包包的高贵设计等,尽管在价格上高出一大截,但是它仍然被大家购买。当然这个时候大家相信它,是因为它的广告无孔不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狂轰滥炸,让我们无法再接受其他信息,甚至那些怀疑这款包的信息也不会在意。

因此,我们看到,在信息传递中,当我们被特定信息左右的时候,信息之井一旦形成,那么就会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免疫围墙,也就是井壁,此时尽管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小片蓝天,我仍然以为那是整个蓝天。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是我们的常识,因此没有人说他说的话就是真理,我们都要服从。尽然不是真理,那么就是可以怀疑的,可以辩论的。但是对于怀疑来说,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害怕。他们喜欢是因为他们的思考,他们觉得在思考里才有自由;有人害怕,是因为怀疑会带来组织的不稳定,会削弱权威的威信。

最容易形成信息之井的地方就是宗教。因为宗教中有“真理”,每个宗教都会宣称自己掌握了“真理”,其它宗教都是假的。

那么为了维护自己的“真理”身份,宗教机构必须建造一口信息之井。在这口井中,信徒所看到的只是经过过滤的信息,但是他们却会认为这就是全世界,全部真理,而在井外,则是一个邪恶的世界。

为了打造信息之井,宗教组织往往一开始就会用信息选择人,而不是人选择信息。例如,他们往往会对那些对生活失意、不满、悲观的人,传递世界败坏的信息,让这些人在感情和生活经验上认同这种信息的“真”。正是受众生活的不如意,让他们在宗教组织传递的信息中看到了认同,看到了出路,也得到了安慰。

但是任何人生低谷都会走出,任何失败的阴云都会散去。那么当我们人生的际遇改变,这些与我们低谷中相匹配的信息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效力。其实,当宗教组织在发展一个信徒之后,并没有停止对这个信徒的信息传递。之后的信息传递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前期的信息,也即是世界是败坏的,是污秽的,要远离,只有在宗教组织中才能得救。

为了维护这一最初信息,宗教组织采取了许多方式,最主要的方式是信息过滤。这包括几种策略:

首先是空间的分离。为了信息之井的成功建造,宗教组织会将信徒生活的物理空间分成对立的两个部分,神圣空间和世界空间。在宗教组织里的空间是神圣的,是净化的空间,这可能是一个民房,也可能是一个寺院,这个地方是与世界完全区隔开来的地方。而在这个神圣处所之外的地方,则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些地方是充满诱惑和危险的,他们可能很容易将我们拉下水,因此要格外提防。——在对立的神圣与世俗空间中,所有的正面信息都针对前者,所有负面信息都针对后者,这样在对信徒的信息精准轰炸中,信徒就会持续加强这两种空间的对立。

其次是正面信息的轰炸。这种轰炸的方式就是上面说的对神圣空间和教义的加强。这种信息往往是宗教领袖在传讲宗教信息中传递,此外还有一个就是信徒群体的见证,而且是不断的见证。这些见证就好像卖药的广告中那些治愈者的现身说法,他们通过信教前后的对比,或者新教之后带来的变化,加强了宗教神圣性的认同。——为了对抗信息疲劳,宗教组织必须频繁地举行宗教活动,最好每天都要来一次信息轰炸,以维护前期效果。

再次是群体的感染。一个人在对立的空间中时间久了,显然会疲劳,于是就需要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共同接受这样的信息,形成群体感染,个人的个体性在群体中被削弱。我们看到在一个有几十号人的群里,只有一个人是受骗的,其它都是骗子的新闻,说的也就是群体的力量。个人在群体中,往往会因为从众心理倾向而失去判断力。因此,宗教群体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

总之,在宗教的信息之井中,通过提前的信息过滤,让信息精准抵达每个信徒头脑中,从而达到控制信徒的目的。

因此,当我们只是沉浸在宗教中的时候,我们可能只是宗教控制的对象,而不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信徒,因为通过控制而维持的宗教,不是拯救,而是束缚,就像当年犹太人中法利赛人所宣传的律法。

而很多私营企业或者组织,以及传销活动发展成员,也都是这种方法和伎俩。然而怎样防止自己陷进去而不自知?那就只有一条,认识真正的真理,认识真正的公义。而这里的认识,则是指独立思考。

真正的真理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可以说他掌握了绝对真理,真理只在上帝那里,除了上帝谁也不要崇拜。什么是真正的公义?最基本的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劳而获的承诺都是骗人的。只有我们独立思考,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