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听过这样一句话:“我希望你可以过的好,但是不要不要过的比我好。”这句话看似说的直白,但是却很多人内心中的真实状态。而这种心态的源头就是出自于嫉妒之心,嫉妒之心犹如心灵上的肿瘤,如果任凭这个肿瘤滋生就会吞噬生命中所有的美好和祝福。
圣经中教导我们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一样,圣经告诉我们的是要舍己、要爱人如己。就像有一位灵性光景好的姊妹,当他换季购买衣服的时候,总会想到教会中穷乏弟兄姐妹的家庭,并且会讲自己的衣服无条件的分享给弟兄姐妹。这并不是因为她家庭比较富有,可以说她也仅仅是比较普通的经济状态,但是她就是踏实的践行神的话语,虽然肉体上有缺乏,但是灵性上却富足。
上帝希望我们像祂的样子,像祂的温柔、谦卑,所以祂赐下十条诫命,希望人的行为能得到归正,其中有一条说:“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这条诫命也就是禁止人们嫉妒、贪恋他人之物。
嫉妒的表现形式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具有攻击性的嫉妒、一种是防守性的嫉妒。
攻击性的嫉妒其实我们比较熟悉,就像老话讲:“财不外露,富不露相”。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当你在人前炫耀自己的财富时,反而会给自己招来嫉妒,甚至祸患。
记得前几年教会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对夫妻被入室杀害,手段非常残忍。当时的弟兄姐妹非常困惑,为什么这对夫妻会被杀害,因为夫妻两个人为人和善、共同服侍,并没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后来家人报警,警察抓住凶手,凶手说:“因为偶然走到这对夫妻的窗边,发现他们正在数钱......”因为这对夫妻家里是种植人参的,所以到了结款的时候家里会有大量现金,所以被人看见,然后杀害。
这就是具有伤害性的嫉妒,看见别人比自己好、看见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钱财、房屋,然后产生伤害之心。当然圣经中也有同样的记载。使徒马太曾经提到耶稣被钉十字架前曾说到:“巡抚有一个常例,每逢这节期,随众人所要的,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当时,有一个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巡抚原知道,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他解了来。”
这里清楚的记载了文士、祭司、法利赛人内心中嫉妒的苦毒表现,就是因为百姓听耶稣的教训,耶稣的门徒越来越多,然后内心中充满了嫉妒,这种嫉妒不断滋生的时候就产生要杀害耶稣的行为。
由此可见,嫉妒的可怕程度不容轻视,因为直接会导致杀戮和毁坏。
嫉妒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防守性嫉妒。这种嫉妒虽然不容易被别人发现,但是却非常容易在人心中滋生。
就我个人而言这种嫉妒就存在,因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每次看见同学买了新衣服、用了新文具的时候内心中就非常羡慕,当然不仅仅是羡慕,内心中也渴望拥有,甚至当知道自己不能拥有的时候,还希望破坏同学所有的东西,当然小的时候胆子非常小,没有做出直接的行动。
这就是防守性的嫉妒,滋生于内心,然后内心中充满了急切的愤恨。圣书中也有一个代表人物,就是扫罗。书中曾记录着:“扫罗无论差遣大卫往何处去,他都作事精明。扫罗就立他作战士长,众百姓和扫罗的臣仆无不喜悦。大卫打死了那非利士人,同众人回来的时候,妇女们从以色列各城里出来,欢欢喜喜,打鼓击磬,歌唱跳舞,迎接扫罗王。众妇女舞蹈唱和,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扫罗甚发怒,不喜悦这话,就说,将万万归大卫,千千归我,只剩下王位没有给他了。从这日起,扫罗就怒视大卫。”
其实这段经文中就清楚的记载了扫罗内心中的嫉妒,当然我们也看见,此刻这种嫉妒仅仅存在内心没有付诸行为,但是后面这种嫉妒就产生了追杀。
无论是攻击性的嫉妒还是防守性的嫉妒,对我们的生命都具有非常大的伤害。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变得挑剔、贪婪、争强好胜、怨恨、不安、控制欲强、不信任他人等等,这种伤害就会在我们生命中不断的滋生,就犹如圣经所说:“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
可想而知,当一个人的骨头都朽烂了,这个人的生命到了怎样一种程度呢?
也许在不经意间,我们会陷入到嫉妒的光景中,面对这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基督里诚实的面对自己,如经上说:“你们心里若怀着苦毒的嫉妒和纷争,就不可自夸,也不可说谎话抵挡真道。”
当自己愿意在基督里对付嫉妒之心的时候,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我们需要在神的面前恒切祷告,承认自己的罪、承认自己生命中的亏欠,求耶稣的宝血洗净我们的生命里面的不义。然后在基督里,学习爱的功课,以爱替代嫉妒。
书上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我们会陷入到嫉妒的囚牢中,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打开嫉妒这一囚牢的钥匙就是祷告。通过祷告我们为对方祝福、通过祷告我们靠近光明、通过祷告我们学习属天的教导,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释放。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