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位姐妹非常有爱心,她把工作之余都奉献出来,去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每周都会去医院看望生病的肢体,给予他们以应有的关怀,甚至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她为了帮助人,都会经常做核酸,以更好地到医院帮助人。
这位姐妹的举动得到了很多肢体的点赞,可是不少人却不喜欢跟她来往。原因这位姐妹虽然很有爱心,可却非常喜欢论断人,尤其是对人道德绑架。每当她看到有些人不去关爱软弱的肢体时,总免不了被她说几句,有时连“不属灵”、“没爱心”这种话都脱口而出。因而她令人敬而远之。
在当前教会中,这类信徒并不鲜见。有些肢体很有爱心,帮助了不少有需要的人,可她们却觉得自己充满爱心,信仰上高人一等,因此陷入骄傲的泥潭。
一些肢体充满爱心,关怀弱势群体是件非常美好的事,但如果因此陷入骄傲当中,则走向了其反面。究其原因,主要为两种情况。首先她们做了很多事,帮助了不少人,就认为自己非常属灵,言行举止都蒙主喜悦,因而产生了自满的心理。
只是我们要清楚的是,爱心也是一种恩赐,这是上主给予基督徒的礼物。并不是自己天生就那么崇高,而是在上主的带领下,出于爱主爱人的目的,而出现的好行为。因此不能因着自己的爱心而自夸,窃取了上主的荣耀。只有明白自己离开了主将一无所能时,才会做到真正的谦卑与爱心。
其次有的人虽然信主了,但民间信仰中的功德心理尚未去除。她们把遵行耶稣教导,关爱他人作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功德”,觉得自己做了好事,就会得到回报,因而出现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就像有位传道人就喜欢讲某某人遵行主的旨意,对信徒充满爱心,从而事业顺利等等见证。
可是上主的恩典是白白获得的,并不是功德交换。我们做再多的好事,都只是出于基督徒个人的义务,这是不求任何回报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充满真挚的爱。爱心不是一种交易,她不具备功利性。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行善可以博取上主的好感,而获得某些属世的好处,一旦有这种思想,则难免掉入假冒伪善当中。
上主给每个人的恩赐不同,包括爱心、关怀也是一样。有的人尽管有爱心,但不会说话、行事,这种情况就不适合去做关爱事工,否则很容易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因而不能强制他们参与相关事工。
有的信徒因为家庭、工作以及其他事工的原因,真的没有时间去关爱有需要的人。而他们并非没有爱心,只是客观情况不允许。对于他们要充分理解,而不是论断。
有的弟兄姐妹生命质量一般,对于他人真的缺乏爱。但也不能论断他们,而是体恤其软弱,多为他们祷告,爱心劝勉,让其生命得到更新。
爱心是基督徒的恩赐,行善是蒙主喜悦的事。但这不是基督徒可以骄傲、自夸、论断他人的资本。我们的爱心是上主赐予的,只能对此感恩,并善用之,服务更多的人。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