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什么是祈求?祈求的意义是怎样的?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12月05日 09:35 |
播放

“祈求”一词,字典解释为:“恳切地希望得到。通常表示人们内心迫切地希望某事的达成,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如果从感官的角度看,祈求往往是位份的低位者对高位者的仰望,很多人不喜欢将自己放在卑微的角度,以至于不愿意去有祈求的行为。

客观地讲,这样的心态本身没有问题,因为人生而平等。在上帝原本的创造中,人并没有三六九等之分,同时没有高位和低位的区别,相反的,位高的反而要谦卑的服事低位中的人。但是当罪进入到人生命中的时候,这样三六九等的概念就出现了,人喜欢被他人仰慕、人拥有对权利的渴慕,因此从古至今因为王权的杀戮和战争从未停止。

进而“祈求”一词的概念就被扭曲和模糊。任何人之间本不应该存在“祈求”,因为当人能存着公正、公义、殷勤的美好品格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时候,“祈求”这样的行为就不会发生在人与人中间,然而因为罪的玷污,就会出现送礼、走后门、求人等等,因为私欲而产生的行为。

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祈求”最原本的、最起初的对象乃是对上帝,正像古代各个民族都会有的“祈天”行为一样,虽然形式和模式会有不同,但是其核心意义乃是对上天的感恩。而这恰恰是“祈求”核心乃是受造物对造物主真实的降服和依靠,对造物主的称颂和赞美。

    其实,从上帝的角度,上帝喜悦人对祂的祈求。这并不是因为上帝内心中有骄傲,喜欢人对他的讴歌,相反,乃是因为人站在自己本应存在的位置时,就成全了上帝最初创造的计划,进入到了对的关系中。

主耶稣在教导门徒祷告时所谈到的“主祷文”,里面就谈到了“祈求”一词。而希腊文的祷告文,原文就是请求、请愿的意思。什么叫做请愿呢?也就是,我们将自己的意愿,告诉给比我们更大的一位,邀请他根据我们的情况成全我们的需要。主耶稣曾教导我们:“祈求就得着、寻找就寻见、叩门就开门。”而我们跟上帝的关系就好比天父与孩子的关系,只要我们像孩子一样的有信心去祈求,天父一定垂听我们的祈求,并按照祂的旨意成全一切,由此可见,上帝喜悦我们的祈求,更愿意借着我们的祈求赐福于我们。

有很多的弟兄姐妹内心中有困惑:“面对我们需要,上帝难道不知道么?如果祂知道,又为什么非要我向祂祈求呢?”这样的疑问是不错的,因为书上说“我们的日子尚未度一日就已经写在他的册子上了”,祂早已知道了我们的一切。

我记得有一位上帝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父亲往往喜欢孩子和自己说话,哪怕父亲已经知道了一切,父亲喜欢等候孩子说出自己的需要,哪怕父亲早已经预备好了。”其实这正是我们和上帝之间的关系。

我记得自己的妹妹在刚刚开始学会说话的时候,很多的亲戚朋友,非常地喜欢逗她说话。“要不要吃糖啊?这是什么糖啊?......”用这样的方式锻炼她说话,然后就看她很努力地想要表达自己。其实父母早已经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可是就很愿意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和小孩沟通、交流,让我们体现自己的渴望,然后同时也让父母亲有机会表达他们的爱、他们的那种供给。

这样相处的模式不仅仅在亲子的关系中存在,在恋人的关系中也同样存在。比如说两个恋人,女方就会常常问男方“你爱不爱我啊?”然后丈夫就会对妻子说:“当然。”紧接着妻子就会说:“你爱我多深?”丈夫就会告诉妻子说:“比海更深!”那这个时候妻子的心就得到满足了。

其实,并不是因为妻子不知道丈夫的爱,相反正是因为这就是一种爱的关系,爱的关系就要求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沟通,渴望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上帝爱我们,他喜欢我们向他要求,而且他渴望给我们的东西,他也喜欢我们向他要求,他渴望和我们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交流,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上帝愿意和你我来沟通、来交流,也许是借着我们的疾病、借着我们的需要、借着我们难处,无论怎样,他都愿我们来到他的面前。上帝并不是一个高高高在上,好像非常威严,只是需要我们恐惧战兢地在他的面前。从创造者和被造物的角度的确是如此,但是如今我们藉着耶稣基督的名站在他的面前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他的儿女了。哪有儿女见到父母亲的时候还要恐惧战兢呢?

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人,都是有限的人。面对疾病、苦难、死亡而言,我们永远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为什么祈求上帝?因为我们生命中有太多不能、太多无知。或许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会有对父母的叛逆,但是对于重大的事情依然需要父母的帮助,其实,我们和上帝之间也同样是如此。

“祈求就得着,寻找就寻见。”因为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永远都没有办法脱离祈求的这个需要,因为祈求乃是天国的法则,我们是人,我们永远都是有限的。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上帝他爱我们,希望我们跟他有真正的对话、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一定要祈求。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