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从神学的交互式思考谈如何活出信仰?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4月15日 11:20 |
播放

德国不仅是出产哲学家,也出产神学家。蒂利希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蒂利希在神学和哲学界,都享有盛名。他是“那个时代的传奇”(奥尔森《二十世纪神学评价》)。在他浩繁的神学体系中,他的交互式神学方法尤其突出,可谓如奥卡姆的剃刀一般,直刺神学的臃肿深处。

他的神学交互解答法是“透过提出存在的疑问和提供神学的解答,以一问一答的方式,阐释基督教信仰。”他的神学方法主要针对三种他认为不恰当的神学方法。

第一个是超自然主义的方法。
这种神学倾向在我们的教会中十分常见。简言之就是论证上帝或者传福音的时候,会刻意将信仰的确立建立在超自然的神力之上。在他们看来,人不能靠着自己的力量接受信仰,接受耶稣,必须靠着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这种神学倾向,忽略了个人的处境,忽略了人自身的疑问与对上帝的理解。寄托于神秘的超自然力量,人在信仰的地位就被淹没了。

第二个不合适的神学方法是与第一种完全相反的自然主义法。这种方法完全从人的角度来论述信仰。所有的事情都是历史的,都是自然的,信仰的产生与建立,耶稣的复活等等都必须建立在人所能经验的基础上。这样信仰、神学变成了自然科学,人的精神和思想只能匍匐在物质和规律的世界中,不能获得拯救。

第三个方法是将上述两个结合的方式。就是将自然与超自然方法结合的自然神论。这种方法在蒂利希看来,是设定的两种神学解答,他们只是负责在问题中找出答案,而不是关注当下的人类处境。

蒂利希是个存在主义神学家,他的神学有着强烈的对个人处境的关注。因此交互作用法的神学,就是让神学家同时又是哲学家,他们既能关注到本体的层面,也能关注的个体的层面,从而进入人的困境中,在哲学家所不能提供解答的地方,聆听来自启示的声音。神学家应该针对现代人所感困惑的问题,在信仰中寻求答案。

人类理性并不是万能的,他无法获得自我救赎,也不能为我们提供救赎的方法,救赎只能由耶稣在十字架上来完成。但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也不是虚妄的救赎,更不是虚空的救赎,他是针对每一个具体人的救赎。

这就是意味着,我们的信仰和神学关切不能是没有针对性的空洞理论和口号,也不能是不关注人自身困境的教义说教。正如我们在传福音的时候,宣传的天堂与地狱。天堂十分美好,没有任何的苦难和疾病,但是这样的天堂对于当下的人有什么联系呢?地狱是一种惩罚,有很多不信耶稣的人,同样在地狱中挣扎。但是天堂的美好与地狱的恐怖,对当下人的困境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有没有询问过个人的状态、困惑乃至于痛苦,他们能从哪方面来帮他们,从上帝的启示那里又有什么信息,可以关怀到这个人呢?

为什么今天人们不再关注基督教,是他们不相信天堂和地狱吗?当然不是。即使那些在教会聚会的虔诚信徒,对于天堂和地狱的关注度,也所占不多。因为这些距离一个人的生活和处境太远。而教会牧者的讲道内容,有些同样枯燥乏味。信经重要吗?三位一体重要吗?虔诚的祷告重要吗?当然他们都很重要,正如天堂与地狱很重要一样,但是这些对于一个人的处境有什么帮助呢,对于一个人的困境有什么慰藉呢?从上帝那里来的信息,能给当下的个体,带来什么启示呢?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

耶稣在福音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并没有大讲特讲什么神学理论,而是针对每个人的问题和处境予以解答。当被问及婚姻问题的时候,耶稣说不可休妻,因为他明白,在以色列这样的地方,在他那个时代,一个被休的女人是无法生存的,离开婚姻,她可能会陷入苦难;当一个患血漏多年的妇女,求医治的时候,耶稣就医治她,因为他知道这么多年,她所经历的被排斥、被歧视、被隔离的痛苦;当萨玛利亚妇女谈及上帝和拯救的时候,他明白这个群体对于自己被接纳被正视的渴望;当同罪人坐席,而被法利赛人谴责的时候,他知道税吏不被人接纳和认可的苦痛;当那个被文士和法利赛人抓住的女孩,问耶稣是否要被砸死的时候,耶稣深知她的无辜与无助。耶稣知道每个人的处境,因为他走近了每个人,与每个人对话,回答每个人的问题,正是因为此,每个人才能走进耶稣,走进信仰。

今天有些牧者不愿走近信徒,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宣讲真理,真理的圣洁必须显得高冷。高冷的真理,人们只会远观,不会走近,更不会相信,这与每个人的生活没有多少关联。教会脱离生活的内容,必然带来人群的远离。这也许是教会衰落的原因。

当我们给人传福音的时候,我们首先问问自己,福音给自己带来了什么,给自己的当下生活带来了哪些安慰,然后再问问别人,福音又能为你当下的问题和处境带来什么启示。福音总要落在实处,总要让从上帝而来的启示,直击他当下的痛点,这样上帝才是我们的上帝。一个不关心我们处境,只是讲空洞神学的上帝,是教会的上帝,与我们没什么关系。

效法耶稣就是不断询问自己,不断让信仰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信仰,因为信仰的光照,驱除生活中的黑暗!

 

欢迎透过邮箱与作者联系交流:lidaonansir@163.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