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

耶稣的这句话重新定义了共同体的本质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6月01日 08:19 |
播放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即将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南唐后主看到大势已去,只能通过送礼祈求委曲求全。希望通过归顺大宋朝,来保住自己的王国地位。但是赵匡胤仍然不为所动,说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江山终究是只能赵家人所得,其它人员要么是臣民,要么是有待征服的敌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传统社会的人际结构其实是以利益为根基的。即使是亲兄弟,为了皇位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掉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这不是杀掉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灭掉所有相关人员。即使是庶民亲兄弟之间之间为了着争夺遗产,也会刀兵相向。

正是因为利益为中心的特点,我们才衍生出那些黄金处世法则: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

为了利益的问题,我们不能随便相信一个人,我们所能相信的只能是自己的亲兄弟,这些血缘团体的内部人员。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是这个原理。只要不是我血缘群体内部的成员,他总有一天会背叛我。所以我们的人际关系是不停的提防,防着那些“外人”,也要防着那些“自己人”。当然为了利益,血缘共同体是我们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为了利益,我也可以杀掉自己的兄弟。正是血缘共同体是我们对利益最大化的保证,因此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正是这个原因,梁山的一百零八将才要称兄道弟,建立超血缘群体,刘关张才要桃园结义,成为异姓兄弟。而为了利益的分配,一百零八将还要有个排名。论资排辈,是我们人际关系的秩序规则,而这背后不是兄弟之间的平等,论资排辈本身就是不平等,这背后对应的事利益分配的问题。

传统社会我们的人际特点是利益为导向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鸟为食亡,有奶便是娘,利益是我们人际建立的驱动力。双方利益一致就是朋友,不一致就是敌人。我们的孙子兵法,厚黑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游刃有余地穿行在朋友和敌人之间,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我们极少会因为共同的价值观而组成团体。广为人乐道的东林党人,好像有着超越和宏大的高尚目标,其实他们背后仍然是利益。他们不过是为了小企业主和矿主发声,以此对抗朝廷的征税,也许没有他们明朝不会这么快的灭亡。

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了血缘共同体,同时也打破了利益为导向的人际关系。因为我们不再以利益作为衡量一个人是朋友还是敌人的标准。衡量的标准是规则,你能遵守规则,不论你是朋友还是敌人,我们都可以交往,都可以建立共同体。因此现代社会的人际规则变成了契约,变成了平等的价值观念认同。而这一点我们在耶稣的教导中,其实已经看到。

当下,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他。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 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耶稣正在传道的时候,有人告诉耶稣,看你的母亲和兄弟来了。当然他们来找耶稣,也许是为了看耶稣,也许是为了把耶稣带回家,不让他在外面“惹祸”连累家人。但是不论哪种原因,母亲和兄弟都是耶稣的血缘亲属,他们是这个世界上耶稣最应该相信的人,因为他们不是“外人”,是自己人。

然而,耶稣并不看中血缘成员,在他眼里这些血缘成员尽管是自己的亲人,但是这样亲人也可以为了不连累自己而阻止耶稣的事业,阻止耶稣的行动。谁才是耶稣的真正支持者,显然是那些有着共同价值观和信仰的人群。

这就是耶稣说的,那些遵父旨的才是我的兄弟姐妹。耶稣在这里重新定义了共同体。共同体是具备共同价值理念,具备契约精神,具备共同信仰的人群。

上帝和人类的关系,不仅仅是创造和被创造的关系,还是一种契约关系。上帝和人所立的契约,把上帝自己也包括在内。因此上帝的旨意是契约精神,是公义,而不是利益。因为信上帝不能发财,也不能天上掉下馅饼,信上帝就要“让他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今天的朋友讲的是三观相合,而不是他有多大的权力和资源,他能给我带来多少好处。今天认识朋友可能是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可能是共同的事业和追求,也可能是共同的信仰,总之过去那种利益为导向的血缘团体,已经在一波波的断亲潮中,逐渐瓦解了。

耶稣的观念孕育着现代社会结构,孕育着现代人的互动模式,那就是平等和自由的结合,为了共同的价值和兴趣,而成为共同体。



欢迎通过邮箱联系作者:lidaonansir@163.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