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一青年牧者对郑大同长老的纪念:关于郑大同长老的两个故事和一首诗歌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6月03日 14:08 |
播放

在温州服事多年的周弟兄是一位青年牧者,多年前他也是郑大同长老的学生之一,并且在郑长老的晚年因为服事的原因与郑长老有很多互动。

周弟兄心里充满了对郑大同长老也是他的郑老师的感谢:“郑老师这位正直忠心、良善温柔的仆人在我们中间整整84年,活泼有力地向我们展示了福音的大能、上帝之国的深刻、圣徒不灭的价值。很显然是耶稣亲自拣选了他,大胆使用了他。郑老师是一位知道怎样死得好,又知道怎样活得好的人,他秀中有骨、如狮如鸽,像极了他所服事、所信靠的主。正如1994年也就是30年前他为自己作了一副挽联,他说‘大智大勇都是主大恩,同心同德皆因主同行’。在我心目中他亦师亦友、如父如兄,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保罗的那一句话,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

在郑大同长老的追思和告别仪式上,周弟兄讲述了关于郑大同长老的两个故事和一首诗歌,让人能够更近距离了解他所认识的郑大同长老。

一碗面的故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郑老师作为温州教会最年长的志愿者和一些年轻同工们一起过去地震灾区参与救援。有一天晚上他正准备睡觉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个年轻的弟兄同工正在打电话,在电话里面他的妻子儿女打电话祝他生日快乐,原来今天正好是这个弟兄的生日。郑长老听到以后,非常有感动,就在这个弟兄打完电话以后找到他,一定要带他去好好吃一顿饭以作庆祝。但是当时附近实在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地方,最后他就很认真地找到了一家还在开门营业的小店铺,请那个弟兄吃了一碗面。这就是一碗面的故事。透过这个很小的一碗面的故事,就能够看到他对年轻的同工有很深地关怀和眷爱,非常慷慨他大方。周弟兄说:“如果那一天找到一家大酒店,我想他也会开一桌。”

这个一碗面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2015年,因为一些缘故这个年轻的同工处于人生机遇的低谷。期间恰好遇到他的生日,弟兄很灰心丧气,说:“完了!因为2008年他最孤单的时候还有一位长者请他吃了一碗面,可是今年完蛋了,什么都没有。”结果第二天就有人给他端了一碗面,面的下面还藏着一个荷包蛋。弟兄非常激动和兴奋,马上感谢上帝,说上帝你真的是又真又活的上帝,竟然没有忘记他的生日。上帝向着他的关心和慈爱通过这碗面就分明显明了出来,从2008年到2015年,一直在诉说这个一碗面的故事。

一个祷告的故事

38年以前,郑大同长老在服事的时候碰到一个像哈拿一样忧愁孤苦的姊妹。原来,这个姊妹结婚8年之久一直都没有生孩子,因此心里非常愁苦。得知郑大同长老来了,她就到郑老师面前,诉说了自己的愁苦,请郑长老为她祷告。郑长老简短的做了一个祷告,他说:“慈爱的天父,我感谢赞美你。你知道这位姐妹的愁苦,求你听你自己仆人奉耶稣基督的名向你的求告,你明年这个时候让这位姐妹的手里抱一个孩子。”祷告很简短,很快就结束了。后来郑长老从别人口中得知这个姊妹在教会做见证说郑长老为她祷告的当月她就怀孕了。

等到第二年,这个姊妹果然顺利生产一个男孩。而且38年以后,这个男孩就坐在郑大同长老追思仪式的现场。这个37年以前出生的男孩现在早已长大并且结婚生子,在他结婚的时候也请了郑老师参加他的婚宴。结婚以后,他有了两个儿子,都是郑长老师给他取的名字。

一首小诗《星与尘》

他也引用了郑大同长老创作的小诗《星与尘》,说到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的认识与看见以及期待:

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像地上的沙,
互相拥挤、互相埋没、互相伤害;
而应该像天上的星,
互相照耀、互相吸引,
并各自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

周弟兄说,这是郑大同长老个人最喜欢的一首诗。“郑老师喜欢这首诗,我也喜欢,他多次跟我分享这首诗,帮助我成长。”同时,他也认为郑长老创作的这首小诗也是医治“面积大如湖泊但是深度却只有可怜的几毫米深的温州教会”的良药。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