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完美”的家庭中,遇见“完美”的父母。倘若如此,或许人生的很多问题,都能被解决和改变。
然而,无数的事实向我们证明,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家庭,也不会有“完美”的父母。因为自从亚当夏娃开始,罪就进入到了人的生命中。既然没有完美的人,也自然不会有完美的家庭和父母。
“那不完美的原生家庭,是否是阻碍我们前行的理由呢?”
时至今日,我听到很多身边的人埋怨自己出身不好、埋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所以造成了自己今天这种局面。诚然,原生家庭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我们不谙世事的时候,是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也是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行为方式。
也正因此,曾有人说:“今天我不会与人沟通的原因,就是因为原生家庭造成的。”这话是不错的。如果一个家庭中缺乏沟通、表达,孩子在家庭中自然得不到语言的训练;如果一个家庭中的父母不会处理人际关系,那么孩子自然得不到处理人际关系的训练。
可见,原生家庭对孩子有直接影响。但是,我想说的是:“原生家庭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但是不会决定人生的走向。”换句话说,原生家庭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
就像一个青年人如果发现自己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有问题的时候,反而会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那么他很自然地就会学习到表达的技巧;如果一个青年人在家庭中没有学习到如何表达爱,但是他愿意靠近基督,愿意积极地参与团契的生活,那么最终他也会明白爱的表达;当然,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良好的家庭,但是自己选择了堕落的生活,那么这难道也是原生家庭的责任吗?
昨天有一位姊妹给我打电话谈到她家的孩子。姊妹非常敬虔爱主,家里的弟兄也非常虔诚,但是家里的孩子却非常的顽梗。孩子不仅吸烟、喝酒,还纹身、发生婚前性行为......当面对这样现实的情况的时候,难道我们能将孩子的行为归咎于原生家庭吗?
原生家庭的确会带给人影响,但是原生家庭绝不是人生的终局。人更多乃是需要不断突破原生家庭的束缚、不断在基督里面寻找自己、不断靠着上帝的恩典成长。
回到耶稣的救赎中去看,就会清楚地发现,耶稣给人的绝不仅仅是永生而已,同时也赐予了人今生一个全新的生命。就像昨天,我在午睡中妻子无端将我吵醒,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两个律在我生命中交战。一个律是要我发脾气,让我和妻子争吵;一个律是要我忍耐,让我和妻子互敬。然后我就想起圣书里“别人打你左脸,把右脸也给他打”的经文,于是我祷告主的同时,也以温柔对待妻子。
在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上帝的话完全可以释放人生命中的戾气,并且真理也完全给了人不受肉体、情欲、情绪辖制的能力,只要人愿意去相信、去顺服。
而上帝赐给人的全新生命,不仅可以让我们胜过肉体的辖制,这新生命也能安慰自己受伤的过往。也许一些人会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伤害、也许一些人有无法愈合的伤口。但是,耶稣那长阔高深的爱、耶稣那十字架的爱,难道不足以安慰受伤的心灵吗?
如果原生家庭带给人更多的是伤害,那或许是上帝对我们更高的带领和祝福。因为祂的目的乃是让我们活出充满爱与恩典的生命。
正如书上所说:“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上帝的旨意,乃是让我们像天父一样完全。这种完全就包含了忍耐、饶恕和赦免。
饶恕陌生人很容易,但是饶恕身边的人却很难。因为身边的人所带来的伤害,是锥心刺骨的痛。然而,如果在此谦卑地学习属灵的功课,那生命自然可以更加的丰盛。
不自觉地想起昔日的约瑟。约瑟面对兄弟们的时候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可见,约瑟的生命早已经脱离了被兄弟们伤害的仇恨,而看到了永恒之上帝的旨意。
所以,如何才能摆脱原生家庭的伤害呢?其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亲近上帝,进入到基督的爱中,将自己融入到基督的爱里面。这样才有饶恕和赦免的力量。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