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8日

原生家庭对性发展的影响与危害是什么?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7月15日 09:40 |
播放

家庭对于个体基于社会性别角色行为的灌输在男女生命早期就已开始。父母的行为模式、言语表达和期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形成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

原生家庭是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开放和正面的性教育可以促进形成健康的性观念。反之,如果家庭中存在性禁忌,或者父母对性话题避而不谈,可能会在青春期时感到困惑和焦虑,甚至产生错误的性观念。

在实际辅导过程中,一个三十岁的女孩至今没有婚恋的计划,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她原生家庭的父母都是大男子主义,所以她从小就被父母嫌弃,因此她自己对自己是女性的身体充满了抵触。

她从小就模仿男孩子的生活方式生活,因为心理上对女性体征的排斥,同时外貌上刻意模仿男性的原因,所以直至今日也没有想要找异性进入婚姻的打算。

原生家庭的环境对的性健康和性行为也有重要影响。一个充满爱、尊重和支持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的自尊心和自信,会让孩子正面的认识性知识。相反,如果家庭环境充满压力、冲突或忽视,性知识自然得不正确的引导。

在父母关系和睦、家庭氛围温馨的完整家庭中,通常能够获得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这种环境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性态度,建立健康的性观念。同时,父母的榜样作用也会对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在性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单亲家庭中的面临缺乏父母榜样的引导。这种环境可能导致在性发展过程中出现困惑、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他们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

单亲家庭的父母,很容易将另一半的负向信息传给孩子,特别是母亲若因离婚、被离弃、未婚怀孕或其他情况,而受到伤害,极易把父亲的坏形象转移给孩子。这种情况的结果,对男孩的成长而言,实在很难去相信男性是好的。

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环境中成长的,其性发展可能受到严重的阻碍。他们缺乏必要的情感支持和指导,无法获得正确的性信息和教育,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性发展中出现偏差或问题。同时,家庭冲突和矛盾可能导致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他们的性发展。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可能缺乏安全感,对性产生恐惧或厌恶的情绪。

在性别角色塑造方面,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往往成为模仿的对象。然而,在某些家庭中,由于父母对性别角色的模糊认识或错误引导,可能导致性别认同的混淆。

例如,一些父母可能期望女儿表现得更加阳刚,儿子则要温柔顺从,这种期望可能与内在的性别感受不符,导致性别身份的困惑和焦虑。

并且,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母亲过于强势,父亲相对弱势,儿子可能会过度模仿母亲的行为,孩子形成女性化的性别特征。这种性别认同的混淆可能进一步导致性取向的偏离,如男孩形成同性恋倾向。

在一些原生家庭中,由于父母对性教育的忽视或错误理解,可能导致在性知识方面的匮乏和误解。

首先,性教育的缺失可能导致对性器官和性行为的无知。这种无知可能使在面对性好奇和性冲动时感到困惑和不安,甚至采取不恰当的行为。例如,给孩子穿开裆裤,可能会让孩子认为身体某些部位是可以随意暴露的,从而破坏他们对身体的界限感。

其次,性教育的误导也可能对的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一些父母可能会将成人的性观念强加给,或者将性视为一种羞耻或禁忌的话题。这种误导可能使对性产生错误的认知,甚至形成扭曲的性观念。

再有,在某些家庭中,性教育被视为禁忌话题,父母回避与子女讨论性相关事宜,这可能导致从非正规途径获取性信息,如互联网、同龄人交流或媒体,而这些来源往往带有偏见或错误信息。

例如,可能接收到过度性化的媒体形象,形成对身体和性的不切实际期待,或者对性传播疾病和避孕措施缺乏了解,从而在成年后做出不负责任的性决策。

在某些家庭中,对性的过度羞耻感或恐惧可能导致成年后出现性功能障碍或性欲低下。相反,在过早暴露于成人化性内容的环境中,也可能过早地开始探索性行为,这不仅可能引发法律问题,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在实际辅导过程中,一名男性在成长过程中从未从父母那里获得过任何性教育,他所了解的性知识主要来自于同学间的八卦和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当他进入青春期后,他对于性行为的理解完全基于幻想和错误信息。即使进入婚姻之后,他在第一次性体验中感到极度焦虑和不安,最终导致了严重的性功能障碍。

现实案例:“10.20大连故意杀人案”中,13岁男孩奸杀10岁女童的核心原因,正是因为原生家庭缺少对孩子两性方面的教育,男孩经常在网络上观看色情影片,然后产生了畸形的心理,当欲望发动的时候,模仿色情影片的情景,进而产生了悲剧。

每个人成为当下的样子,不能忽略的就是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或好或坏,原生家庭都会对个人全方位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只希望每一位父母能正视自己的责任,在教育儿女的事情上不断努力。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Luemen Rutkowski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