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系列特稿(三)海归牧者谈海归基督徒流失:最重要是给心找回属灵的家

作者: 王新毅 祝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9月04日 09:34 |
播放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600多年的陶渊明淡泊心志,宁舍繁华而寻回心中淳朴。今年这个国际化的时代中,许多海归基督徒们志向亦并非在于富贵或奢华生活,反而在于奉献与报效故土。正因此,他们或独身一人或携家带口如倦鸟回巢般归来。

但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和所有的海归群体面临的现实挑战——繁杂的手续、问题难落的户口、孩子的教育、以及高昂房价、交通拥挤、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诸多令人纠结的问题——的同时,他们还会面临着信仰方面的挑战。

五年前因回应上帝呼召返回北京、现一边工作一边带领海归事工的大卫弟兄在列举完海归群体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之后,继续分享了海归基督徒这个群体所面临的特殊挑战。

“说到信仰方面的挑战,最大的一个就是找到合适的教会很难。想找到合适的家庭教会,但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如果不能进入教会,而身边又大多是没有信仰的同事和朋友,缺乏和主内肢体属灵上的团契和连接,那么,灵性上就很容易软弱。”

“同时,工作上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你是海归嘛,单位对你的期待也很高,所以工作压力非常大。另外国内的工作环境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工作单位不尊重员工的个人时间、期待员工随时工作、周末也难有空闲.......所以导致员工关心家庭的时间也很有限,这样也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

灵性的软弱、加上时间的紧张、工作压力的加大、家庭关系的要求......“这些加起来,很容易导致海归基督徒的流失。”大卫弟兄惋惜得说。

而对于进入教会的海归基督徒来说,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虽然回国前,海外的一些教会和事工也帮助做了一定程度上的预备,但回国之后他们就鞭长莫及了。一方面有海归基督徒自身的骄傲;另一方面,国内的教会也没有预备好接纳海归基督徒。”

大卫弟兄列举了一些海归基督徒回到本土教会后面临的一些落差和不适应。因为不少海归基督徒是在海外教会信主的,在海外教会新人一般不多,特别是国外来的人,所以一般受到的都是非常热情的接待、比如免费餐啊、会众都帮助新人啊等等。而回来之后情况落差很大,“国内教会要照顾的情况很多,很难有人顾得上这些人。而且大家觉得你们也都是中国人,回自己国家就跟回到自己家一样,啥也熟悉,都了解,哪里还需要啥帮助啊?但没有想到,他们很需要帮助。”

“的确海归基督徒本身也有很多的骄傲。另外,很多国内的教会也无力牧养海归基督徒,牧者即便有这个负担但在牧养方面也缺乏这个力量——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牧者自己没有跨文化的经历,所以很难理解这些海归的需要;并且有可能一些教会的牧者信主的时间也许比一些海归基督徒更短。”大卫弟兄说,“看目前情况的话,对海归基督徒有负担的牧者也还不是很多....各种原因造成海归基督徒流失率很高。”

因此,大卫弟兄呼吁更多人需要关注海归基督徒这个广大的禾场,他说:“事实上,要知道的是有逆向的文化冲击,在国外呆的时间越长,回国越需要适应。所以关键是在开始阶段需要融入,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很好的引导、帮助,支持。的确,这些海归基督徒可以帮助本土教会的建设。当他们过渡融入以后,可以发挥很大的影响力。但他们在过渡期间需要融入、帮助和支持。最重要的是刚开始的时候,有人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接纳。

不过,对于海归基督徒流失的原因,在成都牧会多年的康晓蓉姊妹有不一样的看法。她告诉基督时报的同工说,她同意的确回国以后教会的难找、灵性的软弱、工作的压力等等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客观原因,但最根本、最主观的原因是一些海归基督徒欠少恳切寻求的心。“如果真的想寻求、真的想生命成长,那找教会是必需的、和肢体团契也是必需的。”

无论是客观原因难,还是主观动力不够,大卫弟兄和康姊妹这两位都在牧会的人都希望的是海归基督徒们千里迢迢回国之后,比起外面的安定最重要的是属灵的安定。“何处是我的最佳归宿?何处是我的家?”是不少海归的心声,但其实要知道的是,回归教会才是找回你属灵的家、找回你的真正归宿。

在全球最大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工作的高级工程师毛先生和自己的太太阿惠也是这几年回国的海归夫妻,现定居在深圳。在今年一月份,接受美国《侨报》记者的越洋电话采访说起回国的生活时,阿惠分享说,其实这次回国感到在物质生活方面两边的对比已经不是太大,甚至很多物质方面比美国还要丰富,很多城市市政建设的硬件方面也已经初具国际大都市的规模,但难免失望和形成反差的的是“人文环境还是那样的初级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冷漠为主,友善为辅。朋友聚会谈论的话题,虽然也会套上时髦的外衣,可真正精神层面的坦诚的探寻还是相当匮乏。就算是老朋友,话题也很快转到人际关系、消费主义、时尚风潮等方面。品酒鉴雪茄、游艇高尔夫,更是成为标榜财富的统一语言。”阿惠对此颇为失望。

而身为一名敬虔的基督徒,阿惠刚到深圳时最大的不安,是不能按《圣经》教导的那样常常参加聚会。她说信仰的失落,才是最大的空虚。因此阿惠多次寻找四方打听,又经过几处教会的对比,最终找到了自己属灵的家。“我这才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不然的话,心里总是惦记着点什么,怪怪的。”

阿惠说,原来在美国时除了怀孕期间基本每周都到教会,而且周五还要参加查经小组的家庭聚会,习以为常了,还觉得一切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回国之后刚开始有了一时找不到教会的经验,才知道可以参加聚会原来也是上帝的恩典。

常常到教会吸取力量,阿惠觉得每天的生活非常充实,而且,由于感觉到更多孩子也需要听到神的教导,阿惠决定参加教会儿童主日学的服侍。在信仰的帮助下,阿惠渐入佳境,而且她还想把和丈夫在美国参加过的恩爱夫妻营会的方式介绍给深圳当地的教会,帮助更多希望夫妻关系更和谐的家庭们。

“的确,对于在海外已经找到信仰的人来说,失落了信仰,人会变成无根的浮萍,表面上无拘无束的自由,却暗示着为所欲为,自我被欲望控制;当人找回信仰时,人生就有了安心立命之所,信仰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就成为精神家园。阿惠在回到国内后对信仰的找寻,也代表了一类海归的心路历程。”《侨报》最后这样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意味深长。

在海外信主、成为基督徒,然后再回到国内,所变的只是地理位置和本土教会,但不变的却是信仰的真谛和上帝的带领。住址可以变,上帝却不变。

毕竟,比起外面的安定来,寻回自己的心,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家,回到国内后对信仰再度寻回和更新,才是海归基督徒们所要走的路程。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