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从河南一教会因房产的纷争谈起:会众与接待家庭需建立稳固信任关系

作者: 闻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3月30日 08:10 |
播放

不久前,在河南某地一个家庭教会中,因着房产问题,教会中的部分信徒与接待家庭发生一些误解,闹的沸沸扬扬的,产生一段时间的信任危机,双方心情都有些不愉快。好在这事现在已妥善解决,教会又回到从前正常的事奉当中。

事情是这样的。这个接待家庭四世同堂,百岁老母亲跟前有四个儿子。大儿子身体有点毛病,没有成家,已于几年前近70岁时首先离世。二子参军,复原后参加工作,一家人生活在外。三子四子成年后各在祖业的宅基地旁边盖房成家,留下老宅基地暂且闲置着。

老母亲一生敬虔爱主,教内教外都有好名声。她留下遗愿:要世世代代事奉神。去年秋天,101岁的老母亲被主接回天家,一千多名基督徒前来送别,葬礼办的非常隆重庄严,这场面也感动了在外工作还没有信主的二儿子,决定以后也要信主

老母亲去世四个月后,这个家庭的小儿子柳弟兄(化名)根据母亲的遗愿,将200多平米的老宅基地无偿的奉献出来,盖了几间平房作教堂。为了有效利用空间,教堂房子的墙与柳弟兄房子的墙是紧挨着砌起来的,中间没有一点距离,柳弟兄的三哥(也是一位基督徒,且是本教会同工)对此却有些看法,觉得兄弟这样做是有私心的,担心有一天他兄弟会将现在用教会的钱盖的房子据为己有,甚至连属他那一份老宅基地也搭了进去。柳三弟兄越想越生气,甚至不吃饭。

为了安抚三哥,柳弟兄在春节期间主动要求弟兄们到在一起调解矛盾,由他二哥主持、姐夫执笔,拟定了一式协议书,声明教会盖在这里是无限期使用的,若干年以后万一教会因为迁址或其他原因,主动要求离开,这房产仍归柳家三兄弟的后代所有。

然而,教会中的部分信徒对这协议的解读是不一样的,一些人认为,“若干年”就是三五年或十年八年,现在房子还没有竣工,柳家人就开始商量着要分房子了,十年八年以后他们就要赶教会了,这房子可是弟兄姊妹捐的血汗钱盖成的啊!有人说:“干脆教会掏钱把地皮买过来,这样就不牵扯任何人。”柳弟兄说:“可以,只要你们有人愿作法人代表,我们就把地卖给你们。”却是没有人愿作代表签字。

柳弟兄感叹道:“事奉神真难啊!我做奉献竟然也这样麻烦。不过,当面的质问与背后的猜疑论断我都理解,都是向着神的,为教会操心,是好事,我们家还应该为此感恩。”由此可以看出,柳弟兄的生命程度还是相当的成熟老练,不然的话,这事也可能会将他绊倒。

其实,一直以来,是作为小儿子的柳弟兄继承了老母亲事奉,成为接待家庭,几十年来任劳任怨,曾经使教会从荒凉走向复兴。他不单是本间教会的带领同工,他还是那一片区百十间教会的主要同工。他是教会改革的倡导者,家庭教会转型的积极推动者,许多变革的事例都是从他那里开始的。和许多其他忠心的仆人们一样,柳弟兄也曾多次放弃进城务工挣钱的机会,以服事神的家为重,所以至今60多岁的柳弟兄在农村还盖不起平房,仍然住着老式瓦房,但他并不以为耻,反倒以为荣。

柳弟兄和他所处的教会所遭遇的情况,并非是个案,而是今天中国传统家庭教会在需要转型时期所遇到的通病。

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教会领袖与平信徒之间的矛盾,接待家庭与会众之间的不信任,都是在所难免的。为了减少或避免此类事的发生,我想,最好还是先从圣经真理方面着手,下功夫学习;从生命素质上切入,使信徒的生命程度成熟老练起来;从教会行政管理方面抓起,使各项工作循序渐进,有道可循,有理可依,教会的问题也许会少一些。

所以,建立会众与同工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及教会之间的同心合意,是建立健康化教会的根本基础,也是教会领袖在治理工作中的必要途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