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基督徒的情感中可以有忧虑哀恸吗?

作者: 闻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1月25日 19:56 |
播放

在人人都追求物质富裕、宴乐享受的时代,可能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忧虑中度日,与哀恸为伴。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幸福”一词的理解是各有不同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自然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一般人认为“幸福”就是:一帆风顺、家道富有、身体健康、妻贤子孝等等。听说有专业人士对于什么是“幸福”做过问卷调查,相当一部分人回答是:只要有满足感与成就感,就算是“幸福”了。

人们之所以对于“幸福”的定义与认知不同,是因为人们没有从根本上思想幸福的源头以及获得幸福的方法。然而,耶稣基督对于“幸福”却赋予了许多让人完全意想不到的涵义,祂在登山宝训中论到的“八福”,没有一样是世人乐意追求的,祂甚至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4,10)

耶稣为何将“哀恸”列入幸福的范围呢?对许多人来说,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的言论。但基督既是这样讲,不是没有祂的道理。首先,基督所讲的这种哀恸,不是人在世上经历变化无常的灾害而引起的,而是因与主耶稣的相交,从而经历到的高尚灵性的伤感,这种伤感是与主身同感受的,是为世上的创伤和罪过而难过。所以,哀恸不仅包括了为自己的罪而难过,也包括了为世界可怕的境况和那些拒绝救主、拒绝神慈爱的人,将要承受的恶果而难过。这些哀恸的人必得安慰,那时“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21:4)信徒今生为这一切而哀恸;但不信的人将来在永世中所要承受的哀伤,比起今世的伤痛,不知要大上多少倍。所以,一个人,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若是能在上帝面前为自己的罪产生忏悔,为他人的罪,为世界的未来,付上代求,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有福。

杞人忧天的故事在中国历来被描述为愚蠢人的忧虑,然而,杞人忧天并非都是愚昧的忧虑,今天全世界都在忧天了,因为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已经到了相当严峻的地步,再不治理,人类的生存将面临严重危机。因此,居安若不思危,那才是愚蠢。人若饱食终日,无所进取,没有终极意识,没有忧患意识,与动物何异?能够为国分忧,为人类的未来分忧,可能是上等的成熟心理所能意识到的。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宋代名臣范仲淹(989-1052)可谓一代忧患之子,他的名著《岳阳楼记》证明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写道:“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他们不同于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说来,在朝廷上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实在没有这种人,我与谁是同道知音呢?”

丹麦哲神学家与哲学家,存在主义先驱祁克果(1813-1855Soren Kier Kegaard)也算是一个忧郁者。虽然他的信仰,他对神的认识,以及对圣经真理的领悟,呈现个人主义的主观色彩,但他对社会与教会存在的种种流弊有着超前的看见及忧虑。祁克果自幼智性早熟,思虑过度,深感与常人不同,从小就意识到自身从群众中抛离出来,孑然孤立。及至投身社会,更感到独行踽踽,与世格格不入。他早年就已洞悉西方工业社会对于世界环境的破坏,将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峻的挑战;以及普选制及议会制所带来的政治弊端,他都予以批评。在信仰方面,祁克果反对教会世俗化以及庸俗的思想,倡言人类须凭“个人”单独向上帝自作交代,没有集体得救这回事。人若要得救,必须自己先站出来,对他每一种行为单独负责。他认为要实实在在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必须自内心作深刻的反省,这种内省始于人对神本该有的敬畏。因此可以看出,祁克果的思想带有明显的亚米纽斯式的人本主义倾向,他忽略了上帝主权的拣选、神圣的呼召及圣灵对人心的光照。

耶稣基督才是真真正正无暇无疵的忧患之子,福音书及其他圣经经卷都没有记载耶稣在世上三十三年微笑过一次,却是描写祂“被人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赛53:3),因为人类深重的罪孽与民族将要再次遭遇的灾难,都不能让祂欢喜快乐一次,倒是祂为耶路撒冷将要面临的灾难哀哭不已(参太23:37-39、路19:41-44)。挪亚、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保罗等众先知、众圣徒,也无不具有如此炽热的属灵情怀。

非基督徒尚且还有“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言行;基督徒出世而又入世,不单是天国的子民,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应当积极的投身社会,关怀众人,起到光和盐作用。

耶稣与使徒虽然也提到基督徒要喜乐,不要忧虑,那是对我们提出的物质生活的要求,圣经虽然是上帝的话语,但却处处折射出非常丰富的人情味,喜怒哀乐,无不俱全。基督徒被圣灵重生之后,当与基督具有相同的属灵感情:爱,主所爱;恨,主所恨;忧,主所忧;喜,主所喜。不但是行为,就连感情都应当被神的道圣化。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