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商业炒作以及一些文化人的推动,七夕节成了中国的情人节。很多恋爱中的男女除了2月14号情人节外,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也会好好享受下浪漫情怀。而不少商家也借此推销各种产品,吸引着人们的眼光。
不过有些基督徒却觉得,七夕节来自于异教风俗,基督徒最好不要参与。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言论呢?
一般学者认为,七夕节最早起源于星象崇拜。比如《诗经·小雅·大东》上就记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后来人们将牛郎、织女二星人格化,演绎出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农历七月初七正是他们鹊桥相会的日子,此为七夕节的由来。
不过在古代时期,七夕节主要是女子向织女乞巧的节日。因为在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掌握纺织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很多家庭的生存,因此古代女子向织女祈祷,也就不难理解了。但那个时候,肯定没有情人节的观念,因为婚姻自由是近代西学东渐的结果,是在来华传教士、中国维新派以及革命者各方势力推动下才实现的。
七夕节之所以成为情人节,一方面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令人感动,寄托了人们对恋爱婚姻的向往。另一方面则是古人在七夕节留下了不少诗歌词句,充满了浪漫情怀。由于七夕节文化带有一定的爱情成分,于是当代一些学者就在此基础上,植入现代恋爱自由的观念,从而给传统节日,注入新的内涵,使其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这种中西合璧的节日元素,无疑是全球化浪潮下,让传统文化与世界接轨的好方式。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七夕节的起源带有异教成分,但当代的七夕节早已褪去了迷信色彩,充满诸多当代元素。其实质乃是对爱情婚姻的美好向往,而非朝拜某个偶像,因此基督徒不可盲目排斥。而且追求美好的爱情,也是上帝创世后,给人类的第一个祝福。
其实基督徒最该关心的乃是,在七夕节如何防止自己不陷入试探。众所周知,当前社会性观念日益开放,未婚同居、一夜情甚至同性恋不再是令人羞耻的事。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很多年轻男女对于性行为采取随意的态度,而无论是西方情人节还是中国七夕节,都成了不少人放纵情欲的理由,在节日里生活放荡。
在性道德滑坡的时代里,基督徒更要保守好自己的心,节制自己的行为,不要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而放纵自我。尤其是在约会中,男女双方更要注意,不可有出轨的事,以免作出不蒙主喜悦的事情。而对于那些还未找到另一半的肢体,在七夕这天也不要太感伤,可以安静自我,向主祈祷,祂所预备另一半的出现。
一些教会可在七夕节这天举办未婚联谊活动,教导信徒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给弟兄姐妹提供一个彼此认识的平台。当然有负担的基督徒也可在七夕节时,告诉大家婚姻恋爱的真谛。告诉世人不道德生活所带来的对社会、家庭、个人的伤害,让更多人明白自己家庭责任,过上节制的生活。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