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让耶稣做灵魂伴侣,成长的道路才能时走时更新!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9月18日 08:34 |
播放

我有个师兄,在读大学的时候经常搬家,且每次都叫我帮忙。他每次搬家都特别在意他的枕头,一定嘱托我不能忘记拿走。后来问他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个枕头,他说那个枕头皮是他母亲在他读大学的前一晚用针线缝的,还歪歪扭扭地缝了一些花纹。因此这几乎成为他的精神寄托,不论遇到什么灰暗的心境和艰难的岁月,只要头碰上枕头就能安然入睡。后来毕业工作之后,我也屡次帮他搬家,这个枕头他都会随身携带。

我小时候跟着外婆长大,我的外婆是个裹小脚的老太太,她没什么嗜好,就是喜欢抽烟。八十年代,香烟是没有海绵过滤嘴的,因此为了防止浪费,外婆就用烟斗抽,把香烟插到烟斗的另一端,这样抽起来,一颗烟基本可以抽完。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外婆抽完烟之后,拿起烟斗放在鼻子上嗅那个焦油味,我觉得那真是天底下最好闻的味道了。

后来在我去上学的时候,舅舅把外婆接走了,接到了几千里之外的东北。自此之后,对外婆的思念每天伴随着我,唯一能安慰我的,就是外婆留下的那个烟斗。随着时间的推移,焦油的味道越来越淡,甚至没有了焦油的味道,但我的快乐依然能在拿起烟斗的时候从心底升起。

一年之后外婆去世了,但她留给我的烟斗却伴我度过了童年,抚慰了我许多的伤痛。

我四岁的儿子读幼儿园中班,刚出生时奶奶给他亲手做了一床小被子。后来因为父亲身体做了手术,母亲不得不回老家。母亲走后,这个小被子就成为儿子的“灵魂伴侣”,不论天气多热、心里受了委屈,只要抱着这个被子哭一场,也就很快破涕为笑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伴侣,这些伴侣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物,他们总是能在我们灰暗时给我们点亮人生旅途的灯火,在我们悲伤时安慰我们伤痕累累的心灵。

但任何一个物和一个人对我们的安慰都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枕头会烂掉,烟斗也同样消失。并且这些人和物,所有的意义都只是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他们不会更新,也不会丰富,只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暗淡。

大学毕业之后我的工作出了很多问题,也许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让我换了许多工作,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些适合自己的又不肯去做,眼睛总是盯着人家成功人士的光鲜外表。这大概是一些刚毕业的人所面临的通病吧。

大学毕业不能再向家里要钱了,经济陷入危机,更重要的是自我价值的负面评价,一度让我走在自杀的边缘。那个时候是我人生最灰暗时,我无法形容我每天的状态,阳光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是多余的。

在我人生最灰暗的阶段,让我撑下来而没有走向自杀的那一步,唯一的力量大概就是耶稣了。我大学就皈信耶稣,在那个我最灰暗的时候只有耶稣来支撑着我了。

我清楚的记得那句话,直到今天还在我的生命里鼓励着我,也许那个时候我忘记了整个基督教,但却没有忘记耶稣,耶稣就像我脚前的明灯一样指引着我。那句话是:“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译:使身量多加一肘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马太福音 6:25-28)”

生命不是胜于饮食吗?生命是最重要的,一切都可退去,只有生命是宝贵的。因此我即使是路边的一朵野花,那又怎样?愁烦也不能让我成为大树。

那时候我开始明白,接纳自我并努力成就完美的自己,才是重要的。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吃了马上忘记艰难,告别灰暗,但耶稣的这句话,虽然没有能让我立刻变得明朗起来,却成为我在软弱中的支撑,直到我两个月之后走出低谷。

每一个人生低谷都是我的成长契机,低谷和人生的困境是倒空我人生的过程,然后再填充新的东西,而组成新生命的结构正是耶稣的教导。

我们的灵魂总需要伴侣,否则人生太孤独、道路太漫长,没有灵魂伴侣,我们走着走着就倦了。

把耶稣作为人生的伴侣,他的教导之中总能在我们人生里时用时新、时读时新,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低谷和困境里,给予我们力量,安慰我们孤独的心灵。

把耶稣作为人生的伴侣,作为灵魂的挚友,他总能倾听我们的抱怨、诉苦、牢骚,他总能理解我们,并从自己的教导中鼓励我们,然后让我们在慢慢度过人生低谷之后回头发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始终有着他一路陪伴的脚印。

把耶稣作为灵魂的伴侣,他会做一个安静而不聒噪的朋友,时刻陪伴着我们,把我们引向成长的方向。

其实有时候,当耶稣脱下人们给他穿上的闪闪发光的圣袍,我们才能发现他的可爱之处。而正是这普通的有点朴素的耶稣,才能住进我们的灵魂里。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