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大全》的作者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5-1274),于1225年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洛卡塞卡城堡,该城堡距离罗马与拿坡里之间的阿奎诺(Aquino)小城不远。他的祖先是伦巴德(Lombard)望族,他父亲是阿奎诺的首席长官,他全家都信奉天主教。他5岁就被送入卡西诺山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接受初级教育,该隐修院颇有学术地位和政治威望,他的父母指望他将来登上该院院长的宝座。在学生时代他沉默寡言,再加上他体格肥胖,所以被同学们戏称为“西西里哑牛”。
1241年,托马斯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在读大学期间,他出人意料地决意要加入刚成立不久的天主教修会—道明会(Dominican Order)。他的这个决定让他家人很不悦,在他准备前往罗马的路上,被他的几个兄弟逮住,押送回家,并监禁了他一两年,甚至安排娼妓去诱惑他,以迫使他放弃弃俗修道,加入道明会的志向,但他始终意志坚定,毫不妥协。最后,教宗伊诺森四世出面干预此事,他家人才只好作罢。
1242年,托马斯正式接受了入会礼,成为道明会会士。修会长上看到他的天赋异禀,于1244年,送他去科隆的道明会神学院,师从阿尔伯特神父学习神哲学。由于阿尔伯特博学多才,不但获得“万能博士”的称号,还常被人们尊称为“伟大的阿尔伯特”,由此得名“大阿尔伯特”(Albert the Great)。在当时西欧流行的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新思潮的影响下,大阿尔伯特除了神哲学,也投身于实验科学的研究,而且成果显著,因此被天主教会称为“自然科学的捍卫者”。他先执教于科隆的道明会神学院、弗莱堡等大学,后来也获得巴黎大学神学教授的教职。对于托马斯,大阿尔伯特独具慧眼,他预言托马斯这只“哑牛”的吼叫声将响彻全世界。他有意让托马斯参加汇编和注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撰写大学教材等许多工作,对他精心加以培养。
1245年,托马斯随从大阿尔伯特转学到巴黎大学,3年后获得神学学士学位,于1248年回到科隆担任神学讲师。托马斯升为神父不久,即1252年,在导师大亚尔伯特的大力推荐下,登上了巴黎大学的讲坛。由于托马斯教学成绩优异,1257年,他被授予神学博士学位,并破格晋升为巴黎大学教授。托马斯在讲学、查阅、印证、辩论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大量的专著、论文和评注。在所有论著中,《反异教大全》和《神学大全》是托马斯的代表作,特别是后者,系统而完整地反映了托马斯的思想与理论体系。
托马斯卒于1274年,享年49岁。1323年被教宗若望二十二世册封为“圣人”。因为其卓越的学术才能和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1563年,他被誉为“天使博士”,成为经院哲学最大的权威。1567年被教宗庇护五世加封为“圣师”,从而与安布罗斯、哲罗姆、奥古斯丁和格列高利齐名。在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神哲学界,托马斯至今享有无人可及的至高地位。天主教会甚至规定,凡有志献身于教会工作的神职人员,特别要“以圣托马斯为师表”(《天主教法典》252条3项),用推理的方法深入探讨神哲学;而且规定,“至少该满六年,即专攻哲学的时间应满2年,神学应满4年”(《天主教法典》250条)。
托马斯在人类思想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他在神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只有圣奥古斯丁能够与他相提并论。他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力能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康德、黑格尔等人相媲美,甚至有所胜过。托马斯对人类思想史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把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基督宗教学说融合为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庞大的基督宗教亚里斯多德主义体系,从而取代了数百年来在思想界占据统治地位的奥古斯丁的基督宗教柏拉图主义,为基督宗教带来了强大的思想活力,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在构筑基督宗教亚里斯多德主义体系的时候,他除了对前人思想成果的汲取和综合,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针对在近现代哲学中争论颇多的自明真理问题,托马斯的见解至今仍不失为非常有说服力的一家之言。托马斯认为,自明真理的确是只要知道其主词就能知道其谓词的命题,但却不能就此而说它是完全独立于经验的。因为即使这种命题只是概念的展开,但概念本身却是依赖经验而存在的。而且与今天大多说人所持的观点不同,他认为自明真理不仅仅局限于数学和逻辑领域,而是遍布各处。因为任何学科中都有定义性命题,而任何定义性命题都是自明真理,所以任何学科都有自明真理。只是在托马斯看来,“自明”有“本身自明”和“对人自明”之别。自明真理本身都是自明的,但是对于不熟悉它的人来说就不是自明的。比如,对于不懂三角几何的人来说,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就不是自明的,尽管它本身是自明的。
《神学大全》是托马斯的无可替代的历史标签,是奠定托马斯历史地位的一部思想杰作。这部巨著不仅是一部“神学”大全,而且也是一部“哲学”大全,因为它所论述的问题几乎涉及到哲学和神学的所有重要内容。它不大博大,而且精深,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分析和探讨得透彻精微,鞭辟入里。《神学大全》不但是基督教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份信仰财富,而且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精神珍宝。
《神学大全》这一书名译自本书的拉丁文原文书名Summa Theologiae。全书共分三集,共计近1600万字。托马斯从1266年开始进行本书的写作,至1273年结束,历时8年。其中第一集的主题是“天主及其创造的秩序”(天主论),是他在罗马任教廷做顾问期间(1266-1268年)所写,共有119题;第二集的主题是“伦理学”,是他在巴黎大学任教期间(1268-1272年)写的,共有392题;第三集的主题为“信理神学”,是他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任教期间(1272-1273年)写的,但他只写了90题就停笔了,至于他为何不继续写下去,至今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该书已经充分体现了托马斯的全部思想和理论体系,所欠缺的部分无关大局。第三集90题之后的101题是后人按照他早年的著作补充的,所以补充的这部分内容叫“补篇”。《神学大全》共讨论了613题。
《神学大全》的原著是按照当时大学教材的体例,以论辩问题的形式进行编写的。在每一个“题”之下,都设有若干个子论题,被称为“条”。对于每个“条”的论述,都遵循同一个格式:先以若干论据该“条”的论点提出质疑(Objection),再对质疑进行反驳(On the contrary),然后给出正面解释,即正解(I answer that),最后对质疑所持有的论据逐一进行解释,即释疑(Reply Objection)。
《神学大全》全书不分卷,也不分章节,只有“题”。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圣托马斯基本著作》根据内容把每一集分为若干“卷”。我们在此只简单地介绍第一集的主要内容。第一集主要论证的是人和天主的关系。托马斯认为,人虽然是最高级的受造物,是世界的主人,享有充分的自由,但他同其他所有受造物一样,也必然以其造物主为最高原则和最终目的。人生的意义在于崇拜天主,归向天主,其最终目的是与天主结合为一。
第一集共分为七卷:1. 论天主的本性(1-26题);2. 论天主三位一体(27-43题);3. 论创造(44-49题);4. 论天使(50-64题);5. 论六天的工作(65-74题);6. 论人(75-102题);7. 论天主的管理(103-119题)。
在第一卷中,托马斯从三个子问题讨论了“天主的本性”:(1)天主的存在(1-2题);(2)天主的存在方式(3-13题);(3)天主的运作(14-26题)。在对“天主是否存在”的问题上,托马斯运用了著名的“五路论证”:第一路乃从变动中推论出第一不动的原动者;第二路乃从动力因的本性推论出一个首要的动力因的存在;第三路乃从事物的偶然性推论出一个必然者的存在;第四路乃从万物的等级层次推论出最美善的实有的存在;第五路乃通过对万物秩序的观察推论出宇宙万物必有一个终极的目的因。在讨论“天主的存在方式”这个子问题时,托马斯采取的是一种排除法。他先后论证了天主不是合成的、不是不完满的、不是有限的、不是变动的和多元的,从而就间接地证明了天主是单纯性、完满性、无限性、永恒性和唯一性。在卷一的最后,托马斯从天主的知识、意志、能力和幸福四个层面论述了天主的运作。
在第二卷中,托马斯从三个子问题讨论了三位一体的“天主的位格”:(1)天主位格的起源(27题);(2)天主内在的关系(28题);(3)天主的位格(29-43题)。在讨论天主位格的起源问题时,托马斯把“存在”本身定义为“运行”或者“活动”。按照他的观点,在天主内存在两种运行:“道的运行”和“爱的运行”。前者关涉天主的理智,关涉到创造,即“从非存在到存在的转变”,从而可称之为“生育”,此乃圣三的第二位,即降生成人的圣子的活动;而后者则关涉天主的意志,关涉生命的运动或冲力,托马斯称之为“发出”,此乃圣三的第三位,即圣神的活动。在论述天主内在的关系问题时,托马斯强调三位一体的天主内存在着父子、子父、发出和运行四种关系。在讨论天主位格的问题时,托马斯强调了位格的个体性,他将位格界定为“一个具有理性本能的个别实体”。而且他强调指出:天主位格的“多”(三个)并不影响天主为“一”(独一无二)。
在第三卷中,托马斯依次讨论了以下四个子问题:(1)受造物的第一因(44题);(2)受造物的受造(45题);(3)受造物的开端(46题);(4)受造物的区别(47-50题)。在阐述受造物的第一因时,托马斯强调,天主不但是万物的动力因和第一原型因,而且还是万物的目的因。在阐述受造物的受造时,他强调天主以“溢出”(或“无中生有”)的方式创造了万物。在阐述受造物的开端时,他批判了有关世界永恒论的观点,而把它归结为“信德”,因为不能以论证加以证明。关于受造物的区别,托马斯从两个层面进行讨论:一是受造物区别的根源;二是受造物区别的类型。在他看来,既然受造物来自天主的创造,那么其区别便来自天主。关于受造物的类型,他总结了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善恶”之别(48-49题);二是“有形无形”之别(50-112题)。鉴于对“善”的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神学大全》的第二集,因此他在这里只是扼要地考察了恶的本性及其原因。关于恶,托马斯强调说,恶不可能表示存在,它只是善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乏;而且天主一定不是恶的创造者,但祂是恶的惩罚者。“有形无形“之别也是个大问题,所以,托马斯用了整整三卷(4-6卷)的篇幅对此加以讨论,为了厘清这一区别,他分别讨论了天使、物体和人。
在卷四中,托马斯专题讨论了作为精神受造物的天使。为此,他用以下四个子问题进行讨论:(1)天使的实体(50-53题);(2)天使的理智(54-58题);(3)天使的意志(59-60题);(4)天使的创造(61-64题)。在讨论天使实体时,托马斯强调了天使与物质和人的本质区别,天使的本质是完全无形的精神体,而物质和人是由质料和形式组合而成的。在讨论天使的理智和意志时,托马斯强调,天使比人具有更高程度的理智和自由意志。在讨论天使的创造的时候,托马斯指出,天使与物质和人一样,都来自天主的创造,而且是同时被造的。另外,天使都是在恩宠中受造的,但因为有的天使对抗天主而遭永远的判罚,变成了魔鬼。
在卷五中,关于天主创造天地的“六天工作”,托马斯着重强调了两个问题:一是有形事物是因天主的善而受造的,二是物体的最初形式来自天主的创造。他认为天主创造天地的过程是一种不断赋予无形式的质料以有形形式的过程,祂“六天的工作”所展现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在第六卷中,托马斯讨论了人的问题。他着重讨论了人的本性问题(75-89题)和人的受造问题(90-102题)。他在考察人的本性时,重点考察了人的灵魂。关于人的灵魂,他讨论了三个问题:(1)灵魂的本质;(2)灵魂的能力;(3)灵魂的运作。关于灵魂的本质,托马斯认为,人的灵魂虽然不是形体,但与天使并不属于同一个种相,它是作为人的身体的形式与人的身体结合在一起的。关于灵魂的能力,他将其划分为三种:(1)作为理智前奏的能力,如感官能力;(2)理智能力(不仅有别于天主的理智,也有别于天使的理智);(3)欲望能力(感觉欲望和理智欲望)。至于灵魂的运作,是一个范围极其广泛的话题,不仅关涉到人的理智活动和认识论,而且也关涉到人的意志活动和整个道德哲学。后者是《神学大全》第二集所讨论的基本话题。而托马斯在在这里只讨论其理智活动和认识论的问题。他分为“灵魂与身体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和“灵魂离开身体的时候”两种情况下人的理性活动的问题,即今生和来世的两种情况。在讨论今生的理性活动的时候,托马斯强调了理性知识对于感性知识的依赖性,也强调了理智基于心像的抽象活动。在讨论来世的理性活动的时候,他虽然认为脱离了身体的灵魂无需再回到心像也能够理解事物,但他还是认为,无论在今生获得的知识习性还是今生获得的认识活动,都依然存在于脱离了身体的灵魂内。关于人的受造,托马斯讨论了四个问题:(1)人的产生;(2)产生人的目的;(3)首生人的状态;(4)人的居所。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托马斯提出,人的灵魂和和人的身体是同时受造的;人是天主的肖像;儿童在刚出生的时候不能完满地运用理性;人被安排在伊甸园是为了治理和看守它。
在卷七中,托马斯讨论的是天主对受造物的管理。对这个问题他从受造物的存在(104题)和受造物的改变(105-119题)两个层面进行了讨论。在讨论受造物的存在时,托马斯主要强调两点:一是所有的受造物都因天主而得以存在和维持;二是天主藉一些中间原因维系受造物的存在。在讨论受造物的改变时,托马斯区分了天主对受造物的改变和一个受造物对另一个受造物的改变。在谈到天主对受造物的改变时,他强调了天主的万能。而在考察一个受造物对另一个受造物的改变时,他区分了三种情况:(1)来自天使的改变;(2)来自物体的改变;(3)来自人的改变。托马斯认为,在天使和天使之间、在天使和有形的受造物之间、在天使和人之间、在物体和物体之间、在个人和个人之间都存在者一种普遍的联系和作用。
以上就是《神学大全》第一集的内容结构及托马斯的主要学术观点。
主要文献出处简表
文献作者及书名原名 | 文献名缩写 | 文献作者及书名翻译 |
Aristotle | 亚里士多德 | |
D Anima | De An. |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
De Animalibus | De Anim. | 亚里士多德的《论动物》 |
De Partibus Animalium | De Part. Anim. | 亚里士多德的《论动物之部分》 |
De Causa Motus Animalium | De Causa Mot. Anim. | 亚里士多德的《动物行动原因论》 |
De Caeli et Mundi | De Caeli | 亚里士多德的《天地论》 |
De Caelo | De Caelo | 亚里士多德的《天界论》 |
De Plantis | De Plant. | 亚里士多德的《论植物》 |
De Sophisticis Elenchis | Soph. Elench. | 亚里士多德的《论诡辩的谬论》 |
Ethic | Eth. |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
Meteorologica | Meteor. | 亚里士多德的《气象论》 |
Metaphysics | Metaph. | 亚里士多德的《形上学》 |
Periherm | Perih. | 亚里士多德的《解释论》 |
Analytica Posteriora | Post. Anal. | 亚里士多德的《分析后论》 |
Physica | Phys. |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
Topica | Top. | 亚里士多德的《辨证论》 |
De Somno et Vigilia | De Somno | 亚里士多德的《论睡眠与醒悟》 |
De Generatione et Corruptione | De. Gener. | 亚里士多德的《生灭论》 |
Ars Rhetorica | Rhetor. |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
Ethica Eudemia | Eth. Eudem. |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学》 |
Politica | Polit. |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
De Generationibus Animalium | De Gener. Anim. | 亚里士多德的《论动物之生殖》 |
Averroes Mohammed Ibn Rushd | 亚威洛哀 | |
Metaphysics | In Metaph. | 亚威洛哀的《形上学注疏》 |
De Anima | De An. | 亚威洛哀的《灵魂论注疏》 |
Physic | Phys. | 亚威洛哀的《物理学注释》 |
De Generationibus | In De Gener. | 亚威洛哀的《生殖论注疏》 |
Anselm | 安瑟谟 | |
Monologium | Monolog. | 安瑟谟的《独语录》 |
De Conceptu Virginali | De Concep. Virg. | 安瑟谟的《论童贞女受孕与原罪》 |
De Casu Diaboli | De Casu Diab. | 安瑟谟的《论魔鬼之堕落》 |
Cur Deus Homo | Cur Deus Homo | 安瑟谟的《天主为何成人》 |
Gulielmus Altissiodus | 吉勒莫安迪萧 | |
Summa Aurea | Summa Aurea | 吉勒莫安迪萧的《金言全集》 |
Altissiodorensis | 亚提书 | |
Summa Aurea | Summa Aurea | 亚提书的《金言全集》 |
William of Auxerre | 欧塞尔 | |
Summa Aurea | Summa Aurea | 欧塞尔的《金言全集》 |
Petrus Lombard | 彼得隆巴 | |
Sententiis | Sent. | 彼得隆巴的《语录》 |
Anicius Manlius Boethius | 波其武 | |
De Hebdomadibus | De Hedom. | 波其武的《论七天创造工程》 |
De Consolatione | De Consol. | 波其武的《哲学的慰藉》 |
De Dualibus Nataralibus | De Duab. Nat. | 波其武的《论二天性》 |
Topica Ciceronis | In Top. Cicer. | 波其武的《论题之分类》 |
De Differenctia Topica | De Differ. Top. | 波其武的《论辩的区分》 |
De Trinitate | De Trin. | 波其武的《论天主圣三》 |
Cyprianus | 西彼莲 | |
Epistola/Epistle | Epist. | 西彼莲的《书信》 |
Tully Cicero | 西塞罗 | |
De Officiis | De Officiis | 西塞罗的《论职务》 |
De Inventio | De Invent. | 西塞罗的《修辞学》 |
De Divinatio | De Divinat. | 西塞罗的《论占卜》 |
De Natura Deorum | De Nat. Deor. | 西塞罗的《论神之性质》 |
Bernard of Clairvaus | 伯尔纳铎 | |
De Consideratione | De Consider. | 伯尔纳铎的《论审察》 |
Homilia Super Canticos | Hom. Cant. | 伯尔纳铎的《雅歌释义》 |
相关符号说明
1.《神学大全》第一集用I 表示,第二集是II,第三集是III,补编用suppl.表示。集下的“问题”用大写英文字母Q或小写字母q表示;问题之下的条用Art.或a表示;每条下面的质疑是“arg.”,反之是“sed contra”,正解是“c”,释疑是“ad”。如“I, Q25, a. 3, ad. 4”就表示“《神学大全》第一集第25题第三条的释疑4”。
2. 书中引用文献时出现的符号有罗马数字代表文献的不同部分;p.加数字代表页数;PG加数字代表段落(如PG4代表第四段);PL加数字则代表行数(如PL5代表第五行)。
3. 符号“op. cit.”是拉丁文opere citato的缩写,意思是“在已引用的著作中”,其后面所加的字母或者数字,通常指的是在前文中刚刚引用过的文献的出处。
注译自:Saint Thomas Aquinas Basic Writings of Saint Thomas Aquinas Edited and Annot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Anton C. Pegis. Volume One.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Chengcheng Books LTD.
注1:该卷本分为两册,收录了《神学大全》第一部分的所有内容,涉及119个问题,共1688页。
注2:托马斯·阿奎那是天主教的一位神父,为尊重作者,相关术语均参照天主教的习惯用法。
本文原载于“信仰和学术”微信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