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何为我们常说的重生?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9月02日 21:32 |
播放

耶稣曾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重生对于基督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重生的经历,人无法称为神的儿女,人没有重生的经历,更无法得见神的面。人只有拥有重生的经历之后,才能脱离卑贱的事情,也才能向往属天的美好,因为肉体的生命无法脱离属血气的事情,唯有从圣灵生的才能愿意效法基督。

彼得曾劝勉说:“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藉着 神活泼常存的道。 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

彼得在这里也清楚的谈到人重生的方式和经历,重生并不是人肉体的角度从母体重来一次,而是肉体的生命经历神的道的更新,从而得到新生命的诞生。耶稣清楚地表示,重生是我们从神的圣灵再生一次,重生就是有神的生命。

今天很多基督徒都会将重生和天堂联系在一起,认为重生的重点是上天堂。我们不能否认重生的基督徒可以上天堂,但是重生深层次的意义乃在于我们的生命像神、经历的耶稣基督救赎。上天堂固然重要,但是上天堂的前提乃是我们没有罪并拥有圣洁的生命,而从肉体的角度人无法获得公义与圣洁,唯有从圣洁的神那里才能获得圣洁的能力。

这也正是主耶稣说到他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的原因,因为唯有圣洁、公义没有罪的上帝,才能让我们拥有这样重生的经历。

正是因为重生的经历,让基督徒获得了神的生命,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基督徒不应当成为基督教徒,因为谈到宗教,就会有教规、有教条,就会有一条宗教的理论。而重生的基督徒的证明并不是进入到宗教体制中,而主要是接受神的生命、耶稣的生命、圣灵的生命,所以重生就表示神的生命在你跟我里面。

保罗也有形容这种重生的状态,好像保罗说信主的人好像是穿上新人,就如同穿衣服一样,新的衣服遮盖在外面,而这新衣服则是圣洁、公义、温柔、谦卑、节制......重生者会很自然的将美好的生命表露出来,因为耶稣基督的生命已经内化在基督徒的里面。当我们没有信耶稣以前,那个旧的生命,也就是是肉身的生命、属血气的生命的表现则是骄傲、贪婪论断,自私等,这样的生命则会将我们带入到灭亡中。

今天也的确有些人看见肉体对人生命的束缚,从而想要得到解脱。于是有些人在寻求宗教的力量。就像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也包括基督教,想通过宗教而获得自由。的确,宗教的教规和仪式,从某个层面会满足人的宗教需要,但是其生命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基督的救赎则是用他的生命代替我们的生命,用他新的生命取代我们旧的生命,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重生。

当然重生也是藉着圣灵来的,重生是出于圣灵奇妙的工作,因为人没有能力靠着自己的努力重生,若没有圣灵的引导,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罪人,也没有人会口称耶稣基督为主。

圣灵的引导对于今天的一些基督徒而言会觉得很陌生,因为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很多人做事情并不需要依靠圣灵。但是在早期教会开始的时候,福音从耶路撒冷一直传到那个安提阿,彼得一次讲道五千人归主,其实都显出圣灵的帮助和带领的真实景象。

其实谈到这,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需要要意识到,我们生命里面真的需要圣灵、需要依靠圣灵。今天常常会看到一些弟兄姐妹会说:“我不晓得为什么在我生命里面这么迷茫,没有方向,我服事主到一个地步呢就好像没有力量,很累。”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简单回答说:“这个是我们基督徒现在这个时代病,但是重生的人不管你多累、不管你有时候多失望,但是还要坚定依靠圣灵的引导,这样们必然能展翅上腾。”

最近“躺平”这个词语很流行,很多基督徒也开始“躺平”不征战、不祷告、不过属灵的生活,好像在体验这肉体的安逸,但是最终会带来失败的结果。所以,依靠圣灵获得重生、依靠圣灵而生活,这才是智慧的人生。

彼得说:“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这里那个种子呢他明确是说是藉着神活泼常存的道。这个种子、不坏的种子呢就是神的道。而且这个道、神的话语是活泼的、是常存的。”

神话语有更新和改变的力量,也唯有他的道能将我们带入到生命的丰富之处,因此常在神的话语中被更新、常思想祂的话,这是与我们生命的有益的事情,更是带给我们重生生命力量的事情。

我们是成为神的儿女,神的儿女也就是从神而生,因此在新生命中我们生活的每个层面都与世界的人有很大的区别。尤其在如今邪恶的时代中,我们需要依靠圣灵,让新生命在我们里面显大,不至于失败而随流逝去。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