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失败的废墟之上,产生了康德和黑格尔的德国,以其严谨的理性传统,设计了他们的宪法——魏玛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伟大的宪法,它集中了欧洲所有宪法的优点,却恰当地避免了它们的缺点。因而这是一部被称之为完美的不能再进一步完美的宪法。但是正是这种完美的宪法,却没有实行太久,就早早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究其原因,就是其太完美了,而不能适应现实。太完美的东西,越是接近绝对的东西,越是僵化不变,这样的完美,与其说是完美,不如说是一种桎梏。
14世纪初,在西班牙马略卡岛出了一位神学家拉蒙·莱尔,他致力于将占领西班牙的穆斯林转变成基督徒。他是一位激进的理性主义者,试图用理性证明基督教才是唯一的真理。在他看来必然理性原则可以推导出,所有的真理,包括精神的和哲学的,都必须一致。根据这种观点,莱尔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穆斯林也是基督徒。无疑,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对完美理性的追求彰显着暴力的冷酷无情。
近代哲学自笛卡尔开始,就畅想着理性的完美能力,在理性的推导之下,知识可以保证它的确定性,也就是绝对正确的特性。知识的确定性,来自理性的保证。对理性主义的痴迷产生了机械论者,他们认为世界的一切,包括人都是理性推理可以计算的。因此人是机器这样的结论也就自然而然的导出。但是,另一个声音却提出不一样的看法,那就是英国哲学家休谟。
英国哲学一直保持着与欧洲大陆哲学不同的风格。休谟认为,我们所认为的知识的确定性,有很多是来自于经验的习惯,而不是理性的推导。比如太阳晒和石头热之间的必然联系是很脆弱的,石头热的原因可能火烤的或者有人在上面坐了一会。因此,休谟把知识归结为习惯。这就把知识建立的必然基础——因果瓦解了。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再也没有可能得到确定的知识呢?休谟的论述目的不在于告诉我们知识的不确定性,而在于告诉我们人自身的有限之处。人是有限的,这本身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之处在于不接受人的有限。人应该接受自身的有限,这样才能为自己的理性,为人性自身设立界限,这样我们人自身才能有自由的空间。
魏玛共和国的宪法,正如法利赛人的律法一样,认为只要遵守律法就能保证圣洁,结果这成为人们自由生活的桎梏;理性证明的上帝存在,同样适用于所有宗教的神,并不能单单证明基督教的绝对性;绝对理性主义导致的机械论,将人看做机器,更是将人的自由去除殆尽。
因此,接受自己的有限性,这不仅是基督信仰要求我们的谦卑,也是上帝在创世之初给我们的设定。当约伯向上帝抱怨灾难降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上帝说你看水里的鱼,山上的猛兽哪一样是人手所造。因此,上帝自有上帝的计划,人自有自身的有限。
自身的有限性,这个常识在每个人的认识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要接纳这种有限性,可能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有很多人自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并且提出一套完美的逻辑理论,以为可以成为圣人,然而到头来却是带来灾难的独裁者。有些基督徒自称拥有常人没有的能力,能预知未来,改变过去,能手掉金粉,说各种语言,然而到头来,不过被证明是个骗子而已。人自身绝对完美性的宣扬,不过是为了掩盖对自身有限性的拒斥罢了,这既是人的可悲之处,也是人的可怜之处。
那些不接受自身有限性,不接受上帝为我们每个个体所设定的界线之人,到头来只能成为一个被上帝抛弃的悲剧。他除了证明自身的狂妄,为人们提供警示的反面教材之外,并没有为世界带来什么积极意义。
不仅个体会如此,教会同样如此。世界上的一切,不论是个体还是团体,他自身的有限性都是一样的。集体产物的魏玛宪法,也不过再次证明人类的理性狂妄。教会作为地上的有形存在,自然也包括在上帝所设定的法则之内。
一个试图统治世界,试图规定所有人信仰的教会,他不过是靠着权力在辖制人们的自由思想而已,在破坏着上帝所给予人的自由空间罢了。他们把人引向的不是上帝,而是他们人手所设定的圣殿市场。
在很长一段时间,传统教会都把自己看成可以改变世界的存在,当所有人都接受福音的时候,社会就变了,当领导人接受福音的时候,国家就变了。然而,让我们看看基督教作为国教的中世纪欧洲宗教审判所,看看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蓄奴历史,看看欧洲的奴隶贸易,有多少不是基督徒做的呢。
尽管中国基督教有着过去二十年的辉煌,这二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基督徒和传道人,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也产生了完美远大的梦想。然而,三年的疫情封控,让一切的辉煌不再,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之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回到起点的教会应该接受自身的有限,接受当下的基督教艰难的事实。
教会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再持超越自身的幻象,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先改变自己,再影响邻舍,让一个社区感受到温暖,从而让福音扎根。
让我们从庙堂之远回到切近的邻舍。
让我们努力播种,上帝自然会收获!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