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2023春节 三年疫情后返乡偶感:回不去的春节,回不去的时代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2月08日 10:43 |
播放

按照我们的传统,元宵节是春节的界线,只有过了元宵节之后,这个春节才算结束,新春的庆祝活动才告一段落。因此,元宵节之后,对于很多农村来说才是正式开工之日。

在结束了三年的封控之后,今年的春节可谓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这一年的春节把过去三年所拉下的遗憾补回来,这一点从今年的元旦烟火即可以看出。

然而,当我们结束了一年的春节庆祝活动之后,对于那些阔别三年的返乡人来说,这一次回家是否还能将中断了三年的春节感受链接上,可能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我们常说相差十年的人,就算是两代人,就会产生代沟。代沟产生的年龄差在不断缩短,这说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然而,这疫情的三年呢,显然也同样带来巨大的观念变迁,这一点对于那些返乡的人来说感受十分明显。对于这个话题,我和我那些返乡的朋友进行了交流,从他们眼里看到我们的确回不去三年前了。

A君春节前两天回到北方某省农村老家过年。阔别了三年的老家,春节还没到就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然而,照他后来的话说,回老家过春节反差还是很明显的。

他回老家的感受就是再也回不去了。当然这不是说三年前的农村还好,而是说这三年的变化已经超过了过去变化的总和。

第一,年轻人都有车了,大家回家也方便很多,但是年轻人回家过年的心态并不是那么急切,尽管三年的疫情让他们没有过好春节,但是今年放开了,也不再有过去那种对春节期盼的心态。这意味着,出去工作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已经不愿也不太可能返回农村,继续父辈那样的生活了,农村的未来,按照村里老人的说法就是,“二十年后,农村恐怕已经没人了!”

第二,三年前的春节,村里的土地庙门前,香火会持续好几天。但是今年春节只持续了一天。这意味着这一维持村民信仰的宗教建筑也正在失去他的魅力。在他看来,经历三年的疫情,人们的观念已经转变了。这种转变,包括人们看待民间本土信仰的观念,不再像以前那样迷信,在烧香等宗教活动中,理性开始占据上风。这可能和大家的经济收入有很大的关系,经济紧缩让人们经济疲软,因此在对自经济有关的问题时,不再像过去不计成本,而是理性消费占据上风。

第三,今年和往年的春节不同还表现在烟花上。尽管今年的烟花在年前就预感,会比往年更加强烈,但是这种强烈也就是除夕一个晚上。烟花的燃放,犹如人们的心情,终于可以释放压抑三年的心情了。但是这种激烈的程度却和意料中的场景有出入。这意味着,人们一下子理性多了,他们可能不再像三年前那样,今天人们都是量力而行。

第四,就是拜年之风依然浓重,凌晨天还未亮就开始磕头拜年。磕头拜年这几乎成为一种任何东西都无法撼动的风俗。在A君看来,磕头这不过是伦理等级关系的再一次确认罢了。中国的人伦秩序是建立在血缘之上的等级结构,这一点在儒家经典中,被表述中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因此,春节的磕头拜年是晚辈给长辈的等级屈服,以此来不断提醒人们等级观念不可逾越,借此来延续社会伦理秩序。但是这种等级观念的确认,尽管在春节这一天要行磕头大礼,但是在平时却鲜有往来。也就是说,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磕头只是一种迫于父辈传统的形式罢了。如故没有父辈的要求,他们去磕头拜年的意愿并不会很强烈。甚至有的年轻人认为再过几年,连春节走亲戚的人都没有了。这三年之后的变化,让农村伦理秩序的维持只浮于表面,内在的实质已经空壳化。

第五,农村的娱乐项目和精神生活并未得到很大的改善,和以前一样,精神生活的内容依然空白。但是农村很多人却有了另一个娱乐的项目,那就是刷抖音和拍视频。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部手机。短时平台成为大家打发业余生活的主要项目,相比较传统的电视反而没有人关注了。此外,拍视频在短时平台上发布,成为大家娱乐中的一个新内容。村里有很多拍视频并在短视屏平台建立账号的人,他们在短视屏中成为主角,所拍摄的内容无非是家长里短,或者对于一些事情发表个人看法。如果说城市化和进城务工潮,打破了农村熟人社会的固有模式,那么短视频则进一步打破了农村人们的眼界,让他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面朝黄土,眼望世界。

通过以上这位朋友的春节感觉,让笔者觉得 经历这三年疫情之后,人们的观念已经转变了,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之前。现在人们看待问题的心态更加理性,更加务实,过去那种粗放式的消费和生活观念,已经被实用和务实取代。而对于传统伦理,则已经不再愿意去维护。而这一点对于父辈来说,也不再强求子女维护这种过去的伦理关系和秩序。

农村秩序的衰落在不断加快,随着代际更新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面临一场新的秩序诞生。在新秩序的塑造中,基督教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值得我们每一个基督徒思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