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都在为两件事情奔波。
一个是人,一个是钱。
为了让更多人喜欢我们,我们选择伪装。
为了能拥有心爱的人,我们选择妥协。
小艾就是这样的人。
从小,他就被父亲教育,要想能在社会上立足,就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这句话好像没什么问题,可是小艾却理解成,要想生存,就要讨别人的喜欢。
渐渐地,他养成了不敢反驳,主动迎合他人的习惯。
因为他害怕失去“更多人的支持”。
后来,他恋爱了。
他的讨好,更加明显。
女朋友喜欢吃另外一个城市的小吃,在那个没有外卖的年代,小艾硬是自己开车,买好再送给女朋友。
即便他不在当地,他也会找人帮忙代买送到车上。
女朋友,第一次感动,第二次感激,第三次就习以为常了。
关键是,一旦有一天小艾没有做这些事,女朋友便会抱怨。
为了能够赢得女友的喜欢,小艾只能选择一次次地妥协。
即便如此,小艾也没能留住心爱的女孩。
工作上,“老好人”小艾,有求必应,他以为自己的付出,会获得同事们的喜爱。
然而有一天,他在茶水间听到同事们聊天,说小艾就是个冤大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累死活该。
小艾终于明白,所谓的获得更多人支持,根本不是讨别人的喜欢。
人际关系最佳的状态,应该是刚刚好。
我可以帮忙,但不能逾越底线。
我可以妥协,但不能违背原则。
有一次,小艾急缺钱,找众多朋友借钱时,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原来平日里称兄道弟的朋友,一听到借钱,恨不得立刻挂掉电话。
但有那么一两个朋友,只会说:要多少,卡号给我。
原来,我们所争取的人,不在于多,而在于质。
衡量质量的标准,就在于他们是否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我们可以保持善良,真诚的对待每个人,但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为了人,而忘记了自己。
除了人际关系的刚刚好,另外一个就是钱。
我们都想钱能越多越好,仿佛金钱和幸福是成正比的。
但是社会学家研究过,金钱对于人的幸福指数,是个n型的曲线。
也就是随着金钱的增多,一开始幸福感的确会增强,但是当达到一个临界点,之后再多的财富,不仅不会起到正向作用。
相反,它还会降低人的幸福感。
因为要能拿住这些财富,是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智慧的。
我的朋友,他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据说身价已经上亿。
我们都很羡慕,但是转念一想,即便给我这么多财富,我是否有能力掌管。
因为听说他名下的公司,就要十几家。
每个月记录走账流水,就是一门大的管理学。
而很多时候,让我们真正感到幸福的,恰好是财富和幸福的临界点。
也就是刚刚好。
记得我之前因为贷款到期,财务一度吃紧。
当时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我每天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
但是每一次问银行,都说再等等,还在审批。
可是,还款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
怎么办,怎么办?
越着急越没用,一直到快要还款的前两天,我的贷款终于批下来了。
金额不多不少,刚刚好。
那一刻,我不仅感到如释重负,更有种感恩和幸福的情绪涌上心头。
原来钱不在多,而是在关键的时候,刚好够用。
所以智慧书中说: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
不管是人,亦或是钱。
有一种最佳的状态,就是刚刚好。
刚刚好,又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时间上,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在最恰当的日子,需要的东西恰好出现。
时间刚刚好。
另一个是程度上,多了有时对我们未必是好事,而是一种负担,少了又起不到作用,对我们又是一种压力,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价值刚刚好。
我们常说四十不惑。
这里的不惑,不是说什么都知道,对人生没有疑问,而是不惑于外物。
我们不再为过分的人际关系而努力,也不需要再为不必要的金钱而奔波。
一切最佳的状态,就是刚刚好。
这应该也是年龄带给人最恰到好处的成长。
鸣谢: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机会的风”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 mannette via https://pixabay.com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