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日的上海浦东机场,像往常一样一片繁忙。但是当一架飞机正在等待乘客登机完毕准备起飞的时候,却发现一位女性乘客向飞机发动机投掷硬币,而且不止一枚,竟然多达9枚。不幸的是其中一枚竟然落入飞机引擎内。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起飞,这枚硬币很可能会导致飞机产生故障,继而影响飞机的安全。万米高空,上百人的性命安危竟然让这位乘客“丢”了。
警方在后期询问其丢硬币的原因,竟然是为了祈福。投掷硬币竟然是为了保平安,却不知道飞机飞行的安危。可见,现代科技或者说现代社会与投币祈愿的行为之间,有着不可估量的错位和距离。
投币许愿这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乃至宗教信仰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投币许愿,与那些需要付出苦行的宗教相比,算是达到结果的捷径。它省去了中间的辛苦付出和时间等待,以低廉的成本,完成了宏达的心愿。人们常说人心不足能吞象,那么许愿的背后,不是吞一头像,而是想把所有的象都给自己,最好不给别人。
考察中国投币许愿的历史,可谓由来已久。投币许愿这一源头可能要从钱币算命开始。在周代,用蓍草算命,被称为卜。到了西汉时期,有人用铜钱算命,也是卜的一种。拿几个铜钱抛向空中,看落地的正反面,以此来推算未来。这种算命的方式,直到今天都在流行。在一些乡村集市或者路边,都可以看到用铜钱卜的算命先生。而投钱许愿的行为则是到了唐代才开始流行。因为这个时候商品经济得到发展,钱币的商品价值和购买能力成为大家追逐的目标。
投币许愿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万物有灵论。山有山神,水有龙王。在西游记中,我们看到海有四大龙王,河也有小龙王,而井水之内也有井龙王,山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山神还有妖怪。因此,投币的前提是向水中神灵的贿赂。
为什么会有向神灵贿赂呢?我们小学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讲的是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就是西门豹到邺城这个地方做官,结果发现当地巫婆很坏,需要为河伯娶妻,不然就会出现灾难。西门豹以和河伯商议为由先后将巫师投入水中。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万物有灵论中神仙和人一样,同样是“仙心不足可吞象”。神灵的拟人化是投币许愿的另一个前提。
另一方面,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钱币的能力出乎人们的意料,小小钱币几乎可以交换所有的东西,它成为交易的媒介。“有钱能使鬼推磨”,甚至“有钱能使磨推鬼”,都是说明金钱的无穷魅力。既然金钱有如此神通,那么拟人化的神仙,当然也能被金钱收买。
投币许愿的宗教行动在唐代开始流行。唐代女皇武则天就曾派人到嵩山投掷金简,以求神仙免除自己的罪责。这些金简如今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投币许愿到了宋代,三教合流加上商品经济更大的发展和完善,才在民间普及开来。
投币许愿并不单单是我们的民俗活动,其背后其实是一种贿赂和捷径的心理。如此一来,投币有时候就会肆无忌惮,不会考虑后果,而只顾自己的心愿。比如那位投向飞机引擎的乘客。而在现实中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在济南一些泉水中,游客为了投币而将池中名贵的荷花打的只剩枝干,甚至因为投币,而让池中的乌龟误食而噎死。在故宫博物院,因为投币而砸伤文物的事件也很常见。
正是投币许愿这一心理,让一些宗教场所也看到了经济机遇,把放生池改为投币池,把功德箱改为许愿箱,这些所收获的钱币,最终的流向,却不得而知。许愿究竟是向神灵许了愿望,还是向人许了愿望,却没人考虑。
基督教的教堂或者教会,还没有看到许愿池这一设置,也没有看到许愿的宗教传统。在基督教中,奉献箱不同于功德箱,奉献本身不会得着任何功德。因为功德是买不来的,上帝是无法行贿的。奉献只是提醒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我们要做好上帝的管家。
在福音书中,耶稣并不排斥金钱。他在三个仆人的比喻故事里,赞赏了那个赚得五千的仆人,而批评了那个把钱埋入地下的仆人。耶稣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用金钱去赚钱,用商业的模式来实现财富的增长。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存钱,而是要花钱。这里我们应该区分两个概念,花钱消费和投资赚钱。前者是你花钱购买了自己所用的商品,你购买了它的使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这个商品的价值会转移,也就意味着它会贬值。而后者则不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获取利润。这里有一个前提,是上帝的公义与怜悯。公义,意味着公平的商业市场规则,它透明的,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有着明确的预期。怜悯,则是说金钱之外还有道德,不是为了金钱可以在不择手段。
因此在基督信仰中,上帝无法贿赂,同样市场也不需要贿赂。上帝的公义本身已经让未来可以预期。而许愿的环境恰是对未来不可预期的心理作祟。就像祥子,努力了几年,还是一无所有。他的未来在哪里,他不知道,他也只能投币许愿。也许只有在许的愿中才能有一点安慰。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