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从前瞎眼的人带到法利赛人那里。耶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法利赛人也问他是怎么得看见的。瞎子对他们说:“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见了。”法利赛人中有的说:“这个人不是从 神来的,因为他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说:“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他们就起了纷争。(约翰福音 9:13-16 和合本)
耶稣治好了一个瞎眼的人,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声望,这正是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所忌惮的。他们对耶稣的批判,是因为耶稣医治的时间是安息日吗?是因为耶稣违背了安息日的律法才让这些人怒火中烧吗?显然不全是。安息日医治人,这不过是他们找到的理由罢了。关键的问题,是耶稣批判了他们的特权,并且揭露了律法的真相。因此,他们才对耶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然而,他们否定耶稣的思维模式,是从一件事儿否定全身。首先,他在安息日治病,推论出这个人不是从神那里来的。因为从神那里来的就会遵守安息日。其次,他是个罪人,罪人是不能有神迹的能力的,不能行神迹。这两点任何一点,都可以否定耶稣,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他们否定的模式。在证据与结果之间,有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们看第一个推理。安息日在创世纪中被定为圣日。但是这一天是上帝创造世界完成,于是歇了自己的工。这就是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的起源。在没有实行双休日之前,都是按照这个规律来休息的。因此周日又被我们称为礼拜天。这一天之所以要定为圣日,是因为这一天要休息,工作是神圣的,那么休息同样是神圣的。但是后来因为犹太人被虏走,在异地他们为了自己民族的认同,把安息日的休息功能慢慢淡化了,而重点突出了它的禁忌功能,为的是将犹太民族与其它民族区分开来。随着时间发展,安息日的禁忌功能逐渐催生了一批既得利益的精英,他们依靠监督和解释安息日的律法谋取利益。因此,耶稣违背了安息日的律法,显然就触动了法利赛人的利益。但是普通民众却不会从这个层面考虑,而是将法利赛人的传输给他们的思维模式固化下来,不会去思考这其中的缘由。因此他们指责耶稣违背安息日,不是从上帝来的。
再看第二个。什么是罪人呢?显然不是今天我们说的原罪的罪。在法利赛人那里,是违背了律法的人。哪怕违背了一条律法,你就被定为罪人。这就是犹太人为什么每年固定的节期都会去献赎罪祭,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哪里违背了律法。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献祭安全。既然如此,一个罪人,一旦违背了一条小小的律法,这个人就要被全盘否定了。耶稣违背了安息日的律法,他是个罪人,他又和罪人同席吃饭,同样也是罪上加罪。这样的罪人,就不能行医治的神迹了。这种逻辑有道理吗?
不遵守安息日,为什么就一定不是从神那里来的呢?上帝的全能也要受到安息日的限制吗?上帝的怜悯也被安息日阻碍吗?一个罪人为什么不能有怜悯之心呢?上帝的怜悯难道在律法这一界线之外,就要消失吗?
最关键的是上帝的全能。律法和禁忌的关键是把上帝的全能和怜悯抹除掉了。他们把上帝圈在律法之内,然后用律法来削减和雕刻一个新的上帝。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削足适履的故事,法利赛人这里是削上帝以适律法。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囚徒效应。就是一个人有时候会被自己的观念所囚禁,从而一切思维都被限制在一个框子里。比如一个人被电信诈骗骗了,他相信那个骗子是对的,是为了他好。这个时候,他就陷入骗子为他设定的一个牢笼中。于是乎任何人只要和骗子说的不一样,都是骗子。他不再相信警察,甚至不相信自己的家人。囚徒效应一旦形成,一个人的思考就会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模子里,无法走出。那些传销洗脑的都是如此模式。
这让人想到柏拉图的洞穴比喻。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洞穴中,他们没见过外面的太阳和太阳下的世界。他们看到的不过是洞穴中篝火的倒影,这些倒影是人觉着雕像走过。当有人把他们叫醒,告诉他们所看到都是假世界的时候,这些醒来的洞穴人反而把叫醒他们的人杀死。当人们习惯并认可了自己的洞穴,那么他就很难被叫醒。
这在我们今天的教会也很常见。我们有时候会陷入一种宗教囚笼中。有的教会只强调人的原罪与赎罪,罪来自于诱惑,诱惑来自于世界,因此为了不犯罪,我们必须与世界划清界限。这样,我们就要远离世界,而把自己沉浸在圣洁中。那就是只读圣经,只参加基督徒的互动,谁反对自己参加基督教谁就是自己的敌人。因此他沉浸在自己的的洞穴中。结果,他以为自己的正确和真理,可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在一个教会里久了,这个教会的教导就会形成一个牢笼,困住里面的信徒,让他们的思维无法运转。倒不是这个教会的教导有问题,而是说当我们失去了思考能力的时候,我们就容易被教会的错误误导,从而不会考虑教会的对错,而接受下来。耶稣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马可福音 14:38 和合本)
这就告诉我们,打破一种思维惯式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反思,不断与他人交流,并且不断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任何信息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还要警醒祷告,求上帝带领我们不偏离他的道路。
欢迎透过邮箱与作者联系交流:lidaonansir@163.com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