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

理解耶稣的三个角度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5月25日 11:46 |
播放

“耶稣是谁?”这个问题一直是史学界和基督教研究的重要问题,寻找历史的耶稣也曾被很多人努力。因为福音的意义就在于耶稣与历史的关系,如果耶稣是不存在的,不是历史中的人,那么它所传的也都是枉然,正如传道书所言,虚空的虚空还是虚空。因此耶稣必然是一个历史人物,还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物,不然他的死与复活与我们都不相干。这些都是我们思考信仰的基础问题,也是我们信仰成立的预设。

理解耶稣,就要相信耶稣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他的所有话语都是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发生的,因此他传的福音也才能与我们相关。然而历史的场景都是特定的,这里的特定不仅指特定的时间,也指特定的地点。那么如此一来,问题就来了,特定时空的信息,怎样穿越历史,我们今天又怎样理解两千多年前特定历史人物的事件和话语呢?

当然这些问题,在很多时候没有进入基督徒的视野中,因为基督徒在进入教会的时候,牧者就会告诫他们,尽可能少的用自己的理性参与圣灵的感动中,好像你一思考,尤其是独立思考,就会干扰圣灵的工作。因此在这种圣灵观之下,信徒更多地选择是接受教义,而不是思考教义背后的历史问题。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既然我们接受的福音是不用思考的,是没有历时性的,那么这样的福音与信仰和我们当下的生活发生关联的几率就不大。这样的福音显然不会走进我们的生命,也就不会更新和重建生命。

因此我们理解耶稣,既要看到耶稣的历时性,也要看到耶稣福音的永恒性。但是无论怎样,我们接受耶稣的福音,都要独立思考。接受的福音从传福音者的信息,通过思考转变成改变生命的好消息。因此,我们在对耶稣和福音的理解和思考时候,就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耶稣福音的变与不变。

第一个视角是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历史观并不是一个古老的观念,实际上是一个新颖的观念。

传统的古代社会并不是我们今天在自媒体上看到的那么温情脉脉,诗情画意,男耕女织的优雅生活。真正的古代社会,让我们这样的一个掌握现代技术和文化的人在那样的环境里,也许活不过第一集。我们今天对古代社会的理解,往往是站在现代社会的视角下,自带有色眼镜来观察。我们把我们生活的环境的必备条件,也无形中带入了古代社会画面中。我们忽略了,我们今天所认为理所当然的吃饱穿暖,有医有药,在前现代社会中是稀缺的。今天我们生活的安全,在前现代社会中是个奢侈品,甚至根本不存在。

危机四伏的前现代社会,人们面对最大的问题是生存问题,自然灾害、战争、瘟疫是人们生存的最大威胁。在生存威胁成为常态的社会,什么最重要?显然是稳定。怎样才能稳定?就是不变化。因此前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变。为了不变,他们会排斥乃至扼杀一切变化。这就是每个前现代社会都有自己的“三纲五常”,用传统不变的规则来排除变化带来的生存威胁。

犹太人的律法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自摩西开始直到耶稣时代,还被法利赛人等犹太精英们奉为金科玉律,不越雷池半步。这一方面当然是传统社会的特权阶层为了自身地位的稳固,但是如此几千年,底层民众却依然愿意遵守,也就显而易见这不变的魔力了。

然而,耶稣虽然处于那样一个前现代社会,但是他的观念却不是固定不变的。发展和变化,乃至他的思想直至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是耶稣思想穿越历史的根本原因所在。耶稣的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守旧,而是他把发展和变化看成历史发展的主调。

当犹太人把敬拜上帝固定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圣殿中的时候,耶稣却说这圣殿必然被拆毁,并在三日内重建。那么重建的圣殿是什么呢,就是信仰,就是敬拜上帝不在某个山头上,而是在自己心灵和诚实中。当大家还在为了生存而遵守不变的律法的时候,耶稣说律法是为人造的,人不是为律法造的。当大家在为生存担忧,担心吃什么喝什么的时候,耶稣让大家看天上的飞鸟和野地的百合,他们不种不收,不积蓄粮食在仓里。当大家还在讨论娶老婆和休妻的时候,耶稣说将来不嫁也不娶,传统男女不平等的时代要结束,男女自由结合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

耶稣把过去由集体决定的个人命运,重新交给个体,把过去由传统和集体赋予的人生意义,重新交给个人自己在生活中赋予。历史是无数的个人创造的,个人才是历史的主角。正是耶稣的福音,为个人所带来的自由空间,才是历史发展的方向,历史的发展就是集体不断解体,又在个人基础上不断重构的过程。

第二个角度是城市。

城市
是一个社会或者地区文明的高度呈现。因此城市是人们美好生活的梦想载体。尽管今天到乡村生活成为一种时尚或者一些人的理想,但是真正让一个人按照农村的生活模式在农村生活一辈子,我想也没有几个人愿意。今天的乡村梦想,更多的是暂时离开城市的度假式生活,即使是农村短暂的生活,也是高度城市化的内容。

耶稣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高度希腊化的时代,这一生活模式,在以色列十分盛行,凡是有点家财的人,都会建造游泳池,体育运动,观赏戏剧等,甚至祭司阶层也会有很多人起一个希腊名字。希腊化是城市化生活的缩影,是城市理想的载体。因此,耶稣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显然是站在城市的角度来论述福音的。

乡村因为土地的捆绑和限制,是个熟人社会,你的一切秘密大家都知道,所以耶稣逃离了家乡。但是城市不同,它为个人提供了摆脱血缘熟人社会的空间。因此耶稣在好邻舍的故事中,他不是在讲述一个熟人社会,而是讲述一个陌生人充斥其间的城市社会发生的故事。商业往来让人们离开本乡本土,显然你可能遭遇到不测,强盗、生命、生意失败等等,这个时候你需要陌生人的帮助,他们才是你的邻舍。在耶稣那个关于三个仆人的故事中,将金钱放贷出去,显然也是城市商业的活动。

而在保罗书信中,更是贯穿了这一个理念,保罗书信的写作地点显然没有一个是农村,都是城市,不论是罗马,还是哥林多都是当时商业繁忙的城市。保罗传教的主要路线是沿着城市开展的。

直到今天,城市都是人们生活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一个国家的城市建设,城市风貌,直接反应的是这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当下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今天已经达到65%的城市化水平,因此从城市角度理解耶稣,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个视角是全球化

今天我们已经离不开全球化了。而传统社会的人,却不是这个观念,尤其是农业社会中,人们更多的是重土难迁,因此家乡的概念深入骨髓。今天,机器化大生产让人们脱离了土地,家乡也变得越来越淡,越来越浓缩在春运大潮中。

耶稣生活的时代,古希腊晚期的斯多亚派,已经提出了世界国家的概念。而耶稣的天国观,更是从人类起源的角度,深入了这一概念。上帝创造了世界,因此上帝属于每个人,不论这个人的种族或者民族。犹太人不是上帝的唯一选民,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心灵和诚实与上帝建立关系。这里所有的人,是指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天国中统治的不是某个种族,也不是某个群体,而是公义的规则。规则超越地区、血统、种族和文化。

今天的全球化,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精彩,也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当然有的基督徒看到的是精彩,尊重差异,但是也有的信徒,看不到精彩,却放大差异。前者是开放的,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丰富,后者是封闭的,他在世界面前建立了一层又一层防御的围墙。前者在世界中为世界的上帝作见证,后者只能在封闭小群体中寻求安慰。

今天我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时代变迁,这种变迁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不适应。但是历史车轮不是因为我们不适应就会等我们。信仰为我们提供的生命养分,也许能减少这种不适应所带来的焦虑感。因此,从耶稣那里看待我们当下的变化,就显得弥足珍贵。“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

今天就是那个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的时候。因为心灵才能安慰心灵,诚实才能安慰诚实!

 

欢迎通过邮箱联系作者:lidaonansir@163.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