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

论基督徒父母榜样的力量对下一代的影响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2月11日 09:18 |
播放

当保罗谈到提摩太的时候,他说:“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

这句话中保罗一面肯定了提摩太里面的信心,同时也指出提摩太里面的信心来源于祂的家庭,其实也侧面指出,一个家庭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力。在中国基督徒中间,不能忘记的一个家族,就是戴德生家族,这不仅仅是因为戴德生为中国福音所做的贡献,更是因为戴德生的后裔至今依然传承着上帝的使命。

从中可见,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

其实我们一定要清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家庭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价值观。

现在很多教会都面对老龄化的问题,但是我们却在一些教会中看见非常宝贵的见证。就像有些接待弟兄姐妹聚会的家庭,上一代父母岁数渐渐大了,现在就到了这个家庭的儿女在接待、在服事。

我记得,之前去一个聚会点讲道,讲完道之后,阿姨留我们吃饭。之前都是阿姨掌勺,但是现在变成了她女儿在做饭,虽然做的饭菜味道和阿姨做的不同,但是却有同样热情的接待、同样热情的服

那我们要问:“姊妹的服从哪里来?”其实就是从她母亲哪里来。因为她从小看见了父母的接待、看见母亲的服

所以,这就是榜样的作用,这不是单纯的说教就能形成的事情,乃是日复一日的影响力。再比如,作为妈妈如何处理和丈夫的争执、如何去表达爱,去付出爱,其实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后代。

在我们教会有一个姐妹对公婆特别好。尤其在今天婆媳关系比较紧张的时代,很多弟兄姐妹都好奇,这一对婆媳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简单,就是女孩的母亲。女孩的妈妈就是一个特别孝敬父母的人,自己的父母年迈的时候是她每天照顾走的,自己公公婆婆年老时也是由她照顾的。所以,日复一日的影响之下,孩子就学习到了该如何对待老人,这就是言传身教。

就像我们说的“孩子要学习孝顺”试问,我们自己都没有孝敬的行为,孩子又怎么可能孝敬我们。因为我们没有留下榜样。

孩子会很留心的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甚至你注意观察,一些母女之间都会又一些共同的习惯,这就是榜样。所以,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有些人我们可以看见,虽然结婚了,但是和异性的关系也常常出现暧昧不明的状态,比如行为没有节制、言语没有尺度等等,这样的行为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待异性的态度和距离。

我记得之前有一个家长做过这样的一件事,就是在五六岁的女儿在公园,然后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男性就过来亲了孩子一口,紧接着女孩的妈妈就报警了。有些人会说:“这个妈妈怎么这样斤斤计较”但是她这样做是对的,因为,没有经过人的允许就有肢体的接触,这就是猥亵,做父母的需要谨慎的保护孩子。

孩子也会观察妈妈和爸爸对待他人的方式,比如:他们是否对人友善,是乐手助人,是否是积极参与教会活动等等,这些事情孩子都看在眼中。

就像我们常说,有些孩子不太会说话。那么我们就要问了:“为什么孩子不会说话?”核心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孩子缺少相应的训练。没有在人群中接受过引导。同样,对待人的方式,表达的方式、沟通的方式,理解别人的方式,微笑的方式等等,这都是一个社会化的行为,不是我们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而是需要在引导中才能变得更加得体的。

再比如,是否信守承诺、如何面对困难等等,父母在生活中最真实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以我们怎能不谨慎使用自己的影响力呢?

圣经中希伯来书谈到信心伟人的时候说到很多弟兄们,同时评价他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细细想来,这点多么宝贵的评价和生命的肯定。

然而看他们在世的经历时,却发现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如书上所写:“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

这些种种遭遇好像都是我们所不喜悦的事情,但是这些为信仰的遭遇,却得到了上帝的喜悦。所以,我们想要让儿女传承信仰,其实不仅仅让他们成为口头上的基督徒,更重要的时能践行信仰的实际,能走上这条十字架的道路。

所以,当每一个基督徒家庭中的父母,都能按照圣经的要求过生活的时候,孩子怎能不得到祝福呢?仇敌想法设法的攻击这个时代的圣徒,世俗主义、享乐主义等等,让人仿佛活在一种虚幻之中,但是当我们做父母的能如光一般生活在孩子身边的时候,自然能让孩子找寻到生命的方向。

这一生很短,但是影响时间却会很长,无论时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切愿我们在家庭中做基督耶稣道成肉身的见证人,让儿女得到美好的榜样。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sofatutor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