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年10月31日,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一所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也就是关于赎罪券的意义及效果的见解,扰乱了当时的教会,并在冲突中开启了宗教改革运动。最终,产生了基督新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基督教。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像马丁路德这样的愿意冲撞当时活在腐败体制的人,可能就没有基督新教的出现。
从神学家马丁路德身上,我们看到冲突所带来不一定都是坏事,冲突也能带来好的结果。但关键的是,为了什么而冲突?冲突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冲突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值得每个人思考和揣摩的功课。
初代教会,信徒之间也有过许多争吵,比如说关于供应寡妇饮食的问题,外邦人可以不可以领受福音的问题,受圣灵的问题等等。最终,这些问题在上帝启示的帮助下以及使徒之间的商议中解决。因此,上帝的教会也在冲突中被建造、被完善,福音得到持续拓展。
在圣经中,从来都不避讳谈到这些冲突。福音书中,记载了耶稣与不同的人冲突;保罗书信中也呈现了当时教会信徒之间的冲突,包括保罗本人与同工的冲突等。在信仰生活中,冲突是不好的,很多时候都应该尽量避免。不过,一旦发生冲突,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只有在冲突中寻求解决之道,才有机会让信仰更加进前,也能让福音更顺利地广传,直到地极。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在冲突之中,绝不能只是述说自己的思想、观念,更应该预备自己有一颗倾听的心,学会倾听别人说的是什么,不要断章取义,也不要毫无理由地对别人下定义。
在信仰生活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一个人只要认为自己是按照信仰真理来判断的,那就不会出错。这样的认知和做法不但会造成冲突,而且还会让冲突更难解决。在使徒行传十五章里,使徒们经过了彼此倾听的过程,最后顺利解决了外邦人是否需要行割礼的问题。他们不仅给我们示范了彼此之间如何倾听,更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事实:不要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当下,也不要试图凌驾于真理之上。
一间教会里,每个人的出身不同、信仰背景不同、生命程度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限制,冲突的产生往往来自于这些限制。我们相信,没有任何正常人会喜欢冲突,因为在冲突之中往往让人失去彼此相爱的心。
不过,我们也必须知道,冲突在现实生活当中是很难避免的。怎么在冲突之中寻找解决之道,才能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限制,并在彼此倾听之中,放下成见,相互学习。当然,在冲突之中,彼此之间不是执着在谁对谁错上,也不是将焦点放在彼此的不同上,而是在冲突之中,看见彼此愿意为福音付出的决心,在上帝的爱中,让每个人的信仰更加成熟。
笔者认为,当年马丁路德或许也并不想掀起一场冲突,但他看到教会内部的腐败,和所信的真理不一致,心里如火在烧。最终,他带着负担和异像写下九十五条,指出与真理不合的人,目的是希望教会更纯粹,福音更纯正,信仰更规范。
从古到今,冲突从未消失,它一直都在。虽然在冲突中我们吸取了教训,但我们也在冲突中不断地成长着。连耶稣都在面对冲突的事,更何况我们呢?所以,我们主张避免冲突,但我们也支持为真理的冲突。总而言之,冲突的艺术,就是透过解决冲突,让彼此成长、让教会更加茁壮,让福音更加广传。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