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着一位年轻的同工担忧,因他自从学会了使用AI以后,就不主动地靠主完成讲章了。他经常用关键词搜索,比如若以诗篇第一篇为主写一篇讲章,要求3000字,内容涵盖三个大点、九个小点,要对仗工整,讲章中要有圣经和现实教会中的例证,在输入关键词以后,只需要几秒钟就会生成一篇讲章,这就完成了一篇讲章的内容。最多他再稍微改一改用词,然后就拿着讲道了。
AI技术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用AI完成的讲章,从文本上来说,也确实是比一般传道人写得都要优秀。但年纪轻轻的人,就靠着这样的方法预备讲章,真的很适合吗?写讲章难道不是应该藉着我们祷告求主帮助,自己再不断钻研和预备的吗?
写讲章的事情不能偷懒
该传道为什么会经常用这样的方法写讲章呢?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呢?也不尽然。他只是一间教会的传道人,既没有负责其他的教会,也没有太多的事工,只是因为对AI技术形成了依赖,毕竟都不需要花费自己什么时间和精力。他将其余的时间也全部花在了娱乐上,刷刷抖音、听听歌,又或者打打游戏,每次到了讲道的前两天,就开始用AI写讲章。
作为一名传道人,预备好讲章理当是我们分内的事,这不仅关乎对信仰的敬畏,更是对羊群生命的责任。每一篇讲章的背后,都是传道人潜心研读经文、深刻领受真理、结合生命体验后的心血凝结。我们需要在祷告中寻求灵感,在默想中挖掘经文的深意,将上帝的话语与当下信徒的生活境遇紧密相连,这样的讲章才能真正触动人心、引领生命。倘若一味依赖AI,看似节省了时间,实则失去了与上帝相交、在真理中深耕的宝贵过程,也难以传递出那份源自心灵深处的真诚与力量。传道人当以殷勤为怀,视预备讲章为神圣的使命,用心血浇灌每一次的分享,让上帝的话语通过我们的生命见证,影响和带动每一位弟兄姊妹。
AI不能代替我们思考
作为一名传道,必须要用自己写得讲章去传讲,总是拿别人的,不仅没有办法讲出里面的精意,也不利于对信徒属灵生命的牧养。
有位牧者给我分享过他的经历,在1997年的时候,他听了一位牧者的培灵会。当时的他刚学习讲道,觉得那位牧者的讲道让他很有感动,就记下来打算自己在主日讲台的时候讲。可等自己分享完之后,总是觉得讲不出来牧者所带出来的那种感动,虽然也记了不少笔记,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原创”,总是觉得别扭。
AI只是大数据。当我们使用它的内容时,思路是它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长期依赖AI生成的内容,我们的思维会逐渐失去独立探索的能力,难以形成对真理独特的理解和深刻的洞见。就像那位牧者的经历一样,他人的思路即便再精妙,若未经自己心灵的消化与感悟,终究无法真正融入自己的生命,更无法在讲台上用真挚的情感和切己的体会触动听众的心灵。
讲道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生命对生命的碰撞,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思考去连接经文与现实,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上帝的心意,这样才能让听众感受到真理的鲜活与力量,也才能在牧养中真正引导信徒与上帝建立真实的关系。
好的讲章文本不一定就是一场好的讲道
有人认为一篇好的讲章文本就是一场好的讲道,但好的讲章文本与好的讲道还有一段距离。
该同工很追求题目和大纲的“好看”,他经常用AI给自己设置工整的大纲和小点。因为现在教会讲道都用大屏,他经常让投影的同工将他的大纲(一级标题)和小点(二级标题)全部打出来,这样看起来就特别上档次,自己也沉醉在其中。但这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虽然内容看上去很有层次感,但因为自身的水平和思维跟不上,毕竟是AI生成的,好多人都反映他的大纲小点是很不错,但总是讲不明白。作为同工的我们也不好直接讲这是AI生成的,也不能多说什么。
我们的讲章,如果能有一个好的题目和大纲,那自然是最好的。但也不能只看重讲章的文本,也要注重如何传讲的方法。
不论讲章写得如何,都要使信徒能听懂
不论我们的讲章写得好与不好,即使真的是非常高大上,但是在传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必须要让信徒听得懂。即使题目新颖、大纲工整,甚至是充满哲学味道,但信徒怎么也看不懂、听不懂,那也只是看起来好看而已,对信徒来说并不适用。
对于传道人来说,我们要追求的好讲道不是被人夸赞深奥和高大上,而是要叫信徒听得懂、看得明。所谓大道至简,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主丰富的道理讲出来,那才是好的传道。若是只为了叫人觉得我们有水平,这样的讲道便也失去了该有的意义。
AI也许会对我们预备讲章产生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总不能代替我们写讲章。毕竟我们是为了将主的福音讲给身边的弟兄姊妹听,而不是讲给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和使用AI技术,不要顾此失彼,继而忘记了传道的初衷。我们还是应该多多地仰望主,好好地祈祷并求主帮助,求主赐下亮光,不要总是指望AI帮我们写讲章。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