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
微信

使年轻事奉者灰心的四点原因

作者: 絮语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11月18日 14:29 |
播放

经过几年的全职事奉,我越来越感到在服事上失去了最初的热忱。并非我不愿意继续服事,而是感觉服事有时变得勉强,难以再次体验到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激情。我原以为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但当我询问了其他几位同工和同学后,发现他们也有类似的体验。从教会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年轻的服事者因各种原因逐渐失去了服事的热情,这当然不是一件理想的事,但面对现实,我们似乎也无能为力。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年轻事奉者越发灰心呢?

对真理和原则的不重视

年轻的神学生读过神学后,大多数对真理和原则的持守是比较强烈的。毫不夸张地说,甚至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要是遇见在现实事奉中有什么不符合真理的做法,他们往往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指出问题,希望能按照真理的标准去纠正偏差。

然而,当他们真正踏入实际的教会服事环境后,却常常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一些教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这些做法可能在最初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原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已经偏离了真理的核心原则,甚至与圣经的教导相去甚远。年轻事奉者们满怀热情地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却发现自己势单力薄,他们的声音很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认为是过于理想化、不懂变通。当他们一次次尝试用真理去影响周围的人,却屡屡碰壁,看到那些不符合真理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默许时,他们内心的那份坚持就会慢慢受到冲击。起初的那种锐气和坚定,在一次次的挫折和无奈中逐渐消磨。

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所坚持的真理是否真的适用于现实的服事场景,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低自己的标准,对一些不符合真理的做法选择妥协或沉默。因为他们发现,比起徒劳地抗争,随波逐流似乎更能让自己在教会中“立足”,而这种对真理和原则的逐渐放松,恰恰是他们失去服事热忱的开端。

世俗化和形式化的严重

越来越多的事奉者有这样一个体会,现在的教会世俗化和形式化越发严重了。

世俗化不仅体现在普通的弟兄姊妹当中,在同工们的身上也是如此。许多的弟兄姊妹在属灵上的追求越发肤浅,更倾向于追求外在的宗教活动参与次数,而非内心对信仰的深度委身。他们将教会生活等同于完成打卡式的聚会任务,却忽略了灵修、祷告与真理装备的重要性。而部分同工在服事中,也逐渐被世俗的成功标准所影响,将教会的人数增长、活动规模等量化指标视为首要目标,却鲜少关注信徒生命是否真正得到建造,福音的核心是否被准确传递。

形式化则表现为各类宗教仪式的流程化,礼拜的环节设计、服事的具体步骤都如同设定好的程序,缺乏因着圣灵感动而有的灵活与真诚,使得原本应当充满生命活力的团契时光,变成了按部就班的表演,难以触动人心深处的需求。不仅如此,教会本来应当突出的爱心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就是程序和会议,这也给教会的健康传承带来了深层隐患。

当弟兄姊妹在教会中感受不到真诚的关怀与属灵的滋养,仅仅被烦琐的流程和空洞的形式所包围时,他们对信仰的热情便容易逐渐冷却,甚至开始质疑教会存在的真正意义。这种环境下,新信徒难以扎根成长,老信徒也可能因缺乏心灵的共鸣而渐渐疏远,最终导致教会失去其作为基督身体应有的凝聚力和见证力,无法在世俗化的浪潮中为信徒提供真正的属灵避风港。

一些同工的思维固化、老化

好多教会的一些主要同工思维固化和老化,他们习惯于沿用过去的经验和模式来处理教会事务,对新的时代背景下信徒的需求变化视而不见,也拒绝接纳符合圣经真理的新观念与新方法。

在面对教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时,不是积极寻求突破和更新,而是固执地坚守传统的框架,导致教会事工难以与时俱进,无法有效吸引和牧养新一代的信徒,也使得教会在社会变迁中逐渐失去活力和影响力。这种固化的思维模式还容易滋生保守和封闭的心态,使得教会内部缺乏思想的碰撞与属灵的活力,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使命感的年轻领袖,进而影响教会事工的持续推进和长远发展。

教会缺乏目标和规划

许多的教会缺乏日常牧养的目标和规划,大多是过一天算一天,没有清晰的年度、季度或月度事工计划,也没有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灵命阶段信徒的成长路径设计。在牧养内容上,往往停留在传统的主日崇拜和少数固定活动,缺乏对信徒实际生活需求的关怀与引导,导致信徒参与教会生活的积极性不高,灵命成长缓慢。

对于如何通过团契、查经班、公益服务等多样化形式增强信徒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以及如何将信仰实践融入日常生活,多数教会没有系统的思考和具体的行动方案,这使得牧养工作显得零散而被动,无法形成持续的属灵影响力,也难以让信徒在信仰道路上获得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而许多年轻事奉者更理性些,也都充满了自己对未来事奉的热忱和规划。可面对教会这种固化的模式和缺乏规划的现状,他们的热忱往往在现实的碰撞中逐渐消磨。当他们带着新的事奉理念和事工设想提出建议时,常因不符合传统流程或被认为“过于激进”而难以得到支持与实践空间。长期处于被动执行既定事务的状态,无法将自身的创造力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不仅限制了个人事奉能力的发挥,也使得教会难以注入新鲜的活力来适应年轻一代信徒的认知方式和精神需求,进而在时代发展中逐渐失去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和引领力。

年轻的事奉者的想法有时确实可能稚嫩些和理想化些,那是因为他们对教会的实际情况还缺乏了解。但作为教会,不要一味地急于否定或简单贴上“不合传统”的标签,而应搭建开放的沟通平台,耐心倾听他们想法中蕴含的时代视角与创新火花。比如,可以定期开展一些青年事奉者座谈会,让他们有机会详细阐述理念背后的思考,同时引导他们深入了解教会历史积淀的经验与现实处境的复杂性。在尊重信仰核心原则的前提下,为这些想法提供试验性的实践空间,比如小型的团契。

当年轻事奉者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创意被接纳,他们不仅会更主动地扎根教会实际,将理想转化为贴合需求的具体方案,教会也能在这种代际互动中打破固有思维的局限,找到传统传承与时代创新的平衡点,让事奉队伍始终保持与时代同频的活力。当教会能在年轻事奉者后面把关的时候,自然也能避免因为不贴合现实情况等因素而造成的不必要麻烦和损失。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