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几次祷告会当中,当问及弟兄姊妹需要代祷的事项时,我听到大家大多分享的都是为自己的身体祷告、为孩子找工作祷告,为出轨的丈夫能回到家中而祷告......我相信这些都是我们真实的需要,也是我们真实在经历的环境。但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问题:既然上帝在掌管这些环境,在合适的时间允许这些环境临到我们,祂的美意究竟是什么?当我们只想着挪去环境的时候,是否错过了上帝在背后更美好的用意呢?
我们看待自己的环境的时候,很容易单单关注环境本身,并且不住地为环境而祷告,似乎我们认为只要环境被挪开了,一切就都好了。然而,若我们不能明白上帝在此环境下的心意,就可能使自己的生命无法获得真实的成长和自由。
那么,上帝允许环境临到我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了建造我们与祂之间的关系。在旧约当中,环境一般都与以色列人的罪有关。以色列人在旷野当中悖逆、试探上帝的时候,上帝就令他们本该40天走的路程,硬生生地走了40年;而他们因着恩典进入迦南地之后,因为离弃上帝、事奉偶像,又招致一个接一个的困境。
正如在路得记里面提到:“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了饥荒。”上帝的儿女住在应许之地当中,为什么会遭遇饥荒呢?阿摩司先知告诉我们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我们看到饥荒是因为上帝管教的结果。上帝命令饥荒临到他儿女的时候,上帝的用意是希望他的儿女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罪悔改,并重新归向上帝。
而事实是,上帝的儿女却常常错失上帝的用意,在环境当中不但没有转向上帝,而是更加远离上帝。正如以利米勒所做的那样,当环境临到他所住的伯利恒的时候,他没有任何属灵的反思,为自己敬拜偶像的罪悔改,反而搬迁去到了与上帝为仇的摩押地继续生活。为什么以利米勒要去摩押呢?因为去到那里就可以改变他的环境,不被饿死。然而当他一家带着盼望跑到摩押地,希望在那里能活下来的时候,没想到一家三个男人都接连死在了那里。对于以利米勒来说,当环境临到的时候,他只关注环境,却不关注自己与上帝的关系,结果就是使自己落在了更大的环境当中。
上周六晚上,我和妻子去探访一对夫妻,他们有三个孩子。我们坐在沙发上聊天的时候,哥哥在沙发上跳来跳去,不肯安静下来,无论妈妈怎么劝阻,他都不听。妈妈说:“妈妈现在要管教你了。”于是拿了一根管教杖,狠狠地打在了他的屁股上。打完之后对他说:“是因为你悖逆、不肯听话才管教你的。你要知道管教是因为妈妈爱你。现在你愿意向妈妈道歉并且安静了吗?”没想到哥哥却说:“妈妈你打疼我了,你下次不能这样用力打我了!”妈妈接着回答说:“妈妈打你是为了你生命的益处,让你做一个学会顺服的孩子。你若不受管教,那么下一次会打得更疼。”
这个经历让我看到:小孩子的反应不正是以利米勒的反应,也正是我们今天的写照吗?当上帝命令环境临到他的时候,他关心的只有打得疼不疼,而不关心上帝赐下环境的用意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饥荒临到上帝的儿女?是上帝想要借着饥荒来带领祂的儿女回转,重新与祂恢复关系。所以,生活中经历的环境,是为了建造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当罪破坏了人与主的关系时,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只想要改变环境,却不想改变自己与主的关系。
如果环境是罪带来的,那么是不是基督徒所有的环境都是犯罪带来的呢?作为主的儿女,我们不能说所有的环境一定是自己犯罪造成的。因为环境的产生在本质上是一个奥秘,有时候是上帝对我们慈爱的管教,不要我们继续走向悬崖,为了挽回我们;有的时候,环境的发生是为了主在我们身上得着荣耀。比如约翰福音中的那个瞎子。“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所以,我们不能一看到某个弟兄姐妹生病或遇患难就论断说一定是上帝在管教他。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环境与自己的关系呢?我认为,我们的环境不一定与我们的罪有直接的关系,但环境一定要帮助我们省察自己,重新修建与主的关系。换句话说,环境不一定是上帝对我们的管教,但环境一定是为了建造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比如,保罗身上有一根刺,经文并没有说是因为保罗犯罪上帝管教他。而这根刺一直在保罗身上,是为了建造保罗与主的关系,帮助他更坚定地相信:无论在任何环境中,主的恩典都够他用。
所以,保罗在这根刺的疼痛中,总是在思考上帝如何借着这根刺来建造他的生命——就是保罗的恩赐太大,容易自高自大,这根刺就是帮助保罗学习谦卑、信靠、与主同行的途径。
这对上帝儿女的提醒是,当环境临到我们的时候,请先关注自己与主的关系,解决自己生命中不信、不依靠和不顺服的问题。因为环境不是我们在环境中的首要问题,我们对上帝恩典的不信、抵挡、不顺服、对上帝的远离、对世界的爱慕才是首要的问题。
当基督徒在生活中只关注环境而不关注自己与主的关系时,不过是一种在打“擦边球”的信仰;当我们只求主挪去自己的环境,却不愿求主改变自己不信的恶心时,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信仰。
亲爱的读者,你在现在的环境中是盯着要解决你的环境,还是在建造你与主的关系?你现在是在治标还是治本呢?饥荒本来就是因为他们的罪,悔改转向上帝就好了,主必会赦免,祝福就会临到他们。
环境就是为了让我们转向上帝。但当上帝的儿女世俗化的时候,就作出了更错误的决定,就是在环境中继续远离上帝。
所以,我们一开始的思考:全能慈爱、有恩典的主,为何将我们放在现在正经历的病痛、婚姻的破碎、经济的危机、长期单身的境况之中呢?我不认为所有的环境都是我们的罪所导致的,但我坚定地相信,主既然允许某个环境临到我们,一定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用来建造我们与祂的关系,使我们可以更深地亲近祂、经历祂、发自内心地为祂而活!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shogun via Pixabay.com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