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微信

教会,需要敢于说“不”的人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10月28日 14:00 |
播放

前两天因为考试去了一座城市,考完试之后联系了在这里工作的一个弟兄。我们中午一起吃了饭,聊了聊彼此生活的近况。匆匆而来,匆匆而走,相聚不到两个小时,我就踏上了回程的列车。

转念间回想,认识这位弟兄已经快十二年了,当时一起走进校园团契、一同参加教会的服事、一起为了福音努力奔波。往事如电影一般在眼前闪现,或许只能感慨时间流逝太快,一切都来不及太多回想。

和弟兄闲聊间才知道,弟兄已经三四年没有参加聚会了,最近也开始抽烟、喝酒,用他原话说“我现在除了不嫖娼什么都干”。

为什么曾经为了福音意气风发的弟兄会走到如今的地步呢?或许,关键就在于他在服事层面被孤立。

弟兄曾经非常爱主,无论是在教会中牧养、还是在团契中奔跑,任何事情只要需要他,他都不会推辞。也正因如此,慢慢地,他也被邀请到了核心服事团队中开始参与服事。从弟兄的视角去看,换一个位置去服事之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当然,这并不是说服事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而是服事的认知渐渐发生了变化。

因为他看见一些服人员,在服的过程中,并不是认认真真地祷告寻求上帝的心意,而是一味地执行“某些人”的要求。在服的过程中弟兄也看见,弟兄姐妹以世俗化的模式在交往,缺少了属灵相爱的真实。他看到了一些资源的浪费、一些人放纵的行为……

因为弟兄从小在敬虔的教会中长大,所以当他看见这种“世俗化”“推崇人”等现象的时候,实在看不惯,然后就多次直接在服团队中提出了这些问题。

最开始的时候,其他同工们还能礼貌地听弟兄的声音,但后来在没有被明确通知的情况下,弟兄就被踢出了微信群,教会所有的服也就不再要求弟兄参加了。

弟兄说:“当时真的非常痛苦,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在这里生活了快十年了,为什么他们能这样对我?”

是啊,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对待弟兄呢?或许就是因为弟兄在教会中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所以被他们视为了“异类”,所以这样的冷漠自然就会临到他的身上。

越在服的过程中,其实我越明白耶稣被法利赛人逼迫的原因。法利赛人逼迫耶稣最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耶稣的教导和他们不同,也不是因为耶稣违背律法,乃是因为太多人信了耶稣,动摇了法利赛人原本的宗教利益。所以,文士、祭司、法利赛人,就要想办法除掉耶稣,以此来保持自己原有的统治。

这样的事情,在耶稣时代发生过,在天主教时期也发生过。当马丁·路德在1517年10月31日将《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德国维滕贝格诸圣堂大门时,他就被教皇定为了异端。逼迫、论断、排挤,自然随之就发生了。

但是反过来讲,难道当时天主教廷中没有被罪恶玷污吗?难道昔日“赎罪券”的颁布,不是私欲明显的产物吗?那既然是客观事实,为何他们还要逼迫指正错误的人呢?同样地,难道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没有罪恶吗?难道他们没有侵吞寡妇的财产、假意做很长的祷告吗?那如果有,他们又为何要排挤耶稣呢?

“遮羞布”是一样好东西,因为它可以将人的羞耻遮蔽起来。但是如果有人将这块遮羞布扯下来,那被撤之人一定会暴跳如雷,因为他的羞耻暴露在众人面前。

无论是昔日的马丁·路德,还是耶稣,亦或者是在历世历代中无名的传道者,他们被排挤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指明了一些人的罪和丑陋,而这些人恼羞成怒就对他们展开了逼迫。

历史总是相似的,但人却不认为自己身处在历史之中。

昔日的天主教廷有问题是事实,难道前面的那位弟兄所在的教会就没有问题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一种谦卑的心态去倾听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教会。

柏拉图曾说:“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 那么唯一存在的这个声音就是谎言。”如果批评的声音消失了、如果责备的声音消失了、只是一味地被讴歌和赞扬,试问:人又岂能看清事实如何呢?

谈谈我个人的想法吧!我觉得今天的教会中需要有敢于说话、敢于指出罪恶的人。因为隐藏在教会里的罪恶、隐藏在教会中的世俗化,终将会让教会失去属灵的能力,最终成为一群嬉笑之人聚集的地方。

虽然这些敢于说话的人,并不被更多人喜欢,但是他们却是建立教会不可缺少的人。正因为有他们时刻的监督,同工们才不至于进入到懈怠和放松中。

而和我一同吃饭的弟兄呢?虽然此刻他的心消沉到谷底,但是我相信上帝依然会对他的生命负责到底!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Valentina Kond via unsplash.com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