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从《非诚勿扰》到《一九四二》:中国电影中神职人员形象渐趋客观

作者: 郑欣荣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11月23日 09:05 |
播放

冯小刚的电影多年来独树一帜,风格浓郁,不过其实冯氏电影风格一直在演变,从最初的《甲方乙方》里的京味幽默一直蔓延至《非诚勿扰》,同时还有《夜宴》的失败转型,再到《集结号》的深刻转型,以及去年的《唐山大地震》借灾难来展现人性,冯小刚可以说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沉淀,其电影也呈现越来越深刻的人性思考。

有意思的是,在冯小刚感悟人性、电影内涵日益丰富的路上,他对于宗教的认识也一直在增加。这点或许可以从他最近几年的作品中看出些端倪。

11月22日,基督徒影评人、《透过电影看人生》的作者石衡潭博士透过微博分享了他观察到的这一变化,“在中国电影中,能够出现不被诋毁、歪曲、嘲笑的牧师形象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在《非诚勿扰》中,神父是被秦奋调侃的;在《让子弹飞》中,神父是被忽视的;而《金陵十三钗》中的神父是冒充的。希望《一九四二》中的牧师更接近真实。冯小刚长进了。 ”

石衡潭博士的这段话中道出了这几年中国著名的四部电影中有关神职人员的镜头与情节。这里,我们也可以一一回顾下:

《非诚勿扰2》:搞笑版的忏悔让人忍俊不禁
导演:冯小刚

葛优饰演的秦奋在日本时追笑笑时去教堂忏悔,说过自己做过的错事,从早上说到晚上,神父实在受不了了,求葛优旁边地区一个更大的教堂,说:“您的罪太多了,我们这个小教堂装不完啊….”几分钟的情节让无数人忍俊不禁。

《让子弹飞》:神情淡定被人遗忘的神父
导演:姜文

小六的葬礼上,一位神情特别淡定的神父出现念悼词:“因为天父依照他的恩慈和美意,容我们这位姐妹,容我们这位兄弟,放下今生的担子,我们就亲切地将它放入土中,他们本是尘土,现在,他们依然是尘土,我们知道这一切的生命气息,都在永生的慈爱的天父手里,而且他将应允永生赐给... 阿门”,片中神父的镜头很少,加上淡定的神情,让人很难留下什么印象。

《金陵十三钗》:假神父最终因妓女的气节灵魂改变
导演:张艺谋

男主演就是一个神父,可惜是个假神父。贝尔饰演的这名假神父其实之前是个贪财好色、贪生怕死的“二流子”美国入殓师约翰的形象。一登场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流浪汉兼酒鬼的形象,冒险来南京城里的威尔逊美国天主教堂,原本是为了给英格曼神父收尸挣钱,但是到达教堂后发现英格曼神父被日本人的炮弹炸得尸骨无存,教堂只有14个刚满12岁的教会女学生以及被英格曼神父收养并承诺神父要保护女学生的乔治时,他决定先在教堂休息一下,看看教堂里面有没有钱、酒或其他值钱的东西,因为在他的印象中教堂应该有募捐的钱和食物,而且他也不甘心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教堂,最后却空手而回,他要把教堂中值钱的任何东西搜刮走。
随后,秦淮河的14位风月场的妓女们也逃难到教堂,约翰坐在教堂的楼顶窗口看见这些艳丽风骚的女子时,一直在吹口哨,并且与玉墨打情骂俏。乔治与玉墨都要求约翰帮助他们逃离南京,约翰都直接或间接地拒绝了。

约翰的转变是从日本人入侵教堂,企图强奸摧残那些女学生开始,特定的环境促使了人性的觉醒。当约翰意识到日本兵闯进教堂时,他本能地想着如何保命,他想躲进柜子却又很难进去,当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神父服装,灵机一动拿一面红十字旗当道具或者说挡箭牌,出来后上演了电影中假神父约翰人性的大爆发,把一面巨大的红十字旗子挂起来,一段慷慨激昂的人道主义宣讲暂时制止住了日军。这是约翰身上的人性开始的觉醒。而在与这些风尘女子相处的过程中,约翰的人性可以说经历了觉醒到升华的阶段。在寻找豆蔻她们的路上,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看见满街的尸体,尤其是看到豆蔻与香兰被日军虐杀的场景,约翰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人性中光辉的一面爆发出来,再加上书娟以及玉墨对自己由当初的失望到现在的依赖态度的转变,使得约翰从一个贪生怕死,贪财好色之徒变成了舍生取义,英勇无畏,拯救女学生的真英雄,当然他在拯救女学生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的那个原本卑微的灵魂。

《一九四二》:乡村牧师手拿十字架安慰灾民
导演:冯小刚

张涵予在片中饰演的是乡村牧师,他经常手拿十字架到处传扬福音。有影评人说:“他在逃荒路上用棉衣为小女孩堵伤口,并把《圣经》按在伤口上仰头祈祷,等来的却是炮火的一幕实在是让人感动,让人震撼。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位完全没有自己,完全舍己的爱。”

对于《一九四二》中的乡村牧师一角色,张涵予分享说,“这个角色是以往电影中都从未有过的,很新奇很独特,我很享受塑造一个人物的过程,我觉得让我短暂的生活在他的世界里是件特别幸福的事。”

从最近这两年来这四部知名电影中对于神职人员的展现,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人对于神职人员的好奇与思考。事实上,解放后早期我国电影中也有不少关于神职人员的展现,但其中大多是负面形象,比如把自己假扮成神父的特务等。而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电影中对于神职人员的展现也逐渐更加的客观与正面,相信这对世人正确了解神职人员这一群体以及宗教信仰、消除诸多误解也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