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将世俗观念融入教会,是适应性的传教还是世俗化的堕落?

作者: 中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2月19日 19:29 |
播放

“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这是哥林多前书中一句耳熟能详的经文,我们也常常勉励自己要有更强的适应性,以便能接触并融入不同的人群,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基督教、了解基督教。

这让我想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他承袭前辈的适应性传教策略(此策略由范礼安倡导),不仅学习中国文化,甚至在生活细节上也尽力去融入当时的中国社会,他两次“易服”的尝试就是很好的例证。

第一次是放弃传教士的服饰,改穿僧衣。因为穿着僧衣的传教士与中国人之前认识的僧人有所不同,于是被称为“番僧”。后来,随着利玛窦在华时间的增长,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加深,以及在神学上更多的思考,利玛窦第二次“易服”——弃僧衣而穿儒服,被当时的国人称为“西儒”。

伴随着第二次“易服”,利玛窦被明朝的士大夫阶层认可,西学和基督教信仰被欣然接受,大量西方科教书籍被翻译成中文,使得中国在地里、天文、历法和农耕等诸多领域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当时很多士大夫不仅对基督教产生了兴趣,而且不少人受洗信教。

“易服”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是利玛窦在“适应性传教策略”方面的小心求证和大胆尝试,在神学思想上的深度探求。

看到“适应性传教策略”的“功效”,今天的我们当然愿意接受并逐步实践出来,可以说“基督教中国化”就是一种“适应性的传教”。可惜的是,今天一些教会并没有在神学思想上中国化,却在管理上做了所谓的中国化。

“官僚主义”、“利益交换”、“以权力和金钱管理教会”这些社会上的一套做法被搬到了教会。

之所以说今天的教会存在官僚主义,是因为存在着一些服侍团队中的负责人,以官老爷自居,要求所有人唯命是从,把自己看做是上帝在团队中的代表。这样的人如果素质相对较好,那么最多就是专权,给教会带来的损害可能是失去一些活力,使得团队思维僵化。但是如果负责同工素质很低,还强行要求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事,那给教会带来的是极重的灾难。如果每一个层级上的负责同工都是这样的低能且官僚者,那么腐败必然滋生,也就是会出现“官官相护”的局面,以彼此袒护的方式“彼此相爱”。

教会中的利益交换也不少见,特别是上规模的教会,建堂的过程中、每次大型活动的时候,一旦有大量的资金流,就会有各种诱惑临到负责项目的同工身上。“只要给好处,工程就给你做、物品就从你家采购。”这样的事在教会中已经屡见不鲜了。我们常常抨击某宗教的经济问题突出,然而我们基督教自己呢?我们不该把眼光放在自己眼中的梁木上吗?

“以权力和金钱管理教会”这样的悖论也被认为是中国化,对于这样的认识我表示吃了一惊,这简直是给中国人抹黑。且不说教会是神所掌权,是信徒平等共同管理,不应该出现“权力”、“金钱”的概念,就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从来没有如此低俗的管理理论。

今天的中国教会确实应该“中国化”,应该承袭前辈的“适应性传教策略”,为的是让更多中国人接受福音,信靠基督。但是,把各种世俗的观念融入教会,这绝对不是“适应性的传教”,这是“世俗化的堕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