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触摸耶稣的钉痕,以确认耶稣的复活,这是多玛跟随耶稣的生涯中最后的怀疑,但不是唯一的怀疑。新约福音书在塑造多玛多疑的性格时,记录了他对耶稣话语的多处疑惑。当然,放到今天的传统教会,对耶稣的质疑,往往被冠以不属灵,不坚定,或者软弱,多疑成为信仰耶稣的障碍。但怀疑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却被我们忽略,那就是求证。
求证,意味着求真,意味着对眼前的答案不满,只有怀疑才能求证,只有求证才能获得真相。
耶稣说:“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有古卷: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多马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约翰福音 14:4-5 和合本)
多玛不理解耶稣此话中的“那里”,他不知道。那些没有疑问的门徒知道吗?他们也不知道。或者自以为知道,其实与耶稣所言的“那里”是不同的。
为什么多玛会提出疑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答案时,即使这个答案是错的,有时我们也会相信无疑。这是因为真理的唯一性,成为我们判断问题的标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忽略掉唯一性前面的“真”。真的只有一个,于是我们就把只有一个答案的事情判断为真了。
疑惑的出现在于在这个我们以为是“真”的答案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同样合理的选项,这个选项与原来那个选项不同。即使这个后出现的选项是真的,此时我们也会产生疑惑,我们不知道哪个应该是真的,除非我们仔细辨别,又出现了新的证据或者标准。
多玛的疑惑,就来源于耶稣提供的答案与他之前接受的不同。
我们有必要说说犹太人心目中的上帝应许之地,多玛的疑惑就是起源于犹太传统与耶稣教导之间的冲突。耶稣教导的应许与旧约中上帝的应许显然不是同一回事。
如果你是什么让犹太人成为犹太人,绵延两千多年,经历被迁移、被侵略,最后他们还是能以犹太人自诩,我想可能的答案大概就是他们出埃及的共同记忆。正是出埃及的共同记忆,将犹太人的个体凝聚在一起,使他们通过这共同记忆,将众多个体连接到一个祖先至上。
出埃及的目的是为了上帝的应许,在《出埃及记》中,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我曾起誓应许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说:‘要将迦南地赐给你的后裔。’现在你和你从埃及地所领出来的百姓,要从这里往那地去。 (出埃及记 33:1 和合本)迦南地是流奶与蜜之地,这是上帝给犹太人的应许。
正是基于这种应许,一代人死在出埃及去往迦南地的路上。这一代人为什么不能进入迦南之地呢?因为他们在出埃及的路上,违背上帝的命令,拜偶像等,因此上帝不允许他们进入迦南,就是摩西也没有机会进入迦南地。
正是因为此,迦南地成为犹太人心中的应许之地。这地不是在彼岸,不是在死后的世界才能实现,而是在我们现实的地理世界中,因此,上帝的应许之地,在犹太人眼里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而是一个可以把握和此生就可以进入的地理概念的地方。
他是耶和华-我们的 神;
全地都有他的判断。
他记念他的约,直到永远;
他所吩咐的话,直到千代-
就是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
向以撒所起的誓。
他又将这约向雅各定为律例,
向以色列定为永远的约,
说:我必将迦南地赐给你,
作你产业的份。(诗篇 105:7-11 和合本)
在诗篇中我们依然能体会迦南地在犹太人心中的分量。这是他们的精神故乡。
耶稣所说的“那里”是哪里呢?显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地方,可以通过走路或者骑马抵达的。但是犹太人心中的形象思维和心理定势,依然以为耶稣所说的应许之地,就是一个具体的诸如迦南地的地方,因此门多马让耶稣给他们指出去“那里”的道路,这样他们就可以沿着这条路走过去了。等到耶稣不在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可以去那个地方找耶稣。
耶稣所说的是一条地上的道路吗?显然不是,在耶稣接下来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他说的不是一条在地上可以步行或者骑马的路。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 14:6 和合本)
耶稣的道路是真理的道路,耶稣自己就是道路。那么这条道路通向的地方就是耶稣所要去的地方。
耶稣的路是真理的道路,显然,耶稣去的地方也是与真理相关的地方。多马的疑虑正是出于耶稣的观念与犹太人传统观念的不同之上。
耶稣所去的地方是天堂吗?是死后才能抵达的彼岸世界吗?显然不是。天堂的概念注重的是物质欲望的满足,那里应有尽有,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我们心中想要的一切天堂里都有。我想这样的天堂,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但耶稣要去的地方却只有一个,因为真理是唯一的。
基督徒生活中,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在做犹太人,而不是耶稣的门徒,我们体贴的不是耶稣的意思,而是犹太人的意思。我们把耶稣的真理之路,当做可以用脚走的路,因此我们忽略了真理,忽略了心灵和诚实。我们以为靠我们的宗教行为,就能抵达那个应许的迦南地,而不是耶稣的应许之地。于是我们像犹太人一样,把耶稣的教导变成僵死的律法。
耶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只有沿着真理的道路,我们才能获得真理的生命。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