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不仅仅因信称义,同时也因信成圣,当我们成为基督徒那一刻起,同时也就预定了我们将会踏上一条成圣的道路,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将“圣徒”这一词语、这一标签忘记,以至于我们生活的与世人没有分别,甚至堕落于世俗中不能自拔。
“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做圣徒”,这个就是表明我们在主里面宝贵的身份。表明我们在与主同死、同活的经历当中,向罪的权势死了,从此罪不再做我们的主,并与罪一刀两断了,从此走一条属天圣洁的道路。
因此蒙恩得救的基督与没有信主之前时候的行为和价值观,都将有全新的变化和调整。正如圣经说:“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藉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
基督徒称义是一个完成时态,因为耶稣基督的代赎,我们即刻称义。只是成圣则是一个正在进行的事情,当基督徒蒙恩得救的一瞬间,我们只是刚刚站在了一个成圣道路的起点,而终点则是像基督一样完全毫无玷污,因此作为基督徒而言,还有很多的代价要付出。
当然想要过上圣洁的生活并不容易,情欲的牵引、肉体的辖制、罪恶的诱惑等等,会让我们很容易偏离圣洁的道路。特别现如今诱惑如此多的当下,我们一不小心就容易迷失道路。所以我们也常常会看见基督徒生命中出现的挣扎和迷茫,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内住在我们里面,所以会提醒我们过敬虔的生活,而肉体却让我们靠近不敬虔。由此可见,人凭着自己想要过一个圣洁的人生,非常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
但是《约翰一书》里说:“凡向他有着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可见我们要追求清洁,追求圣洁的生活。如果从反面来说,就是每当我们犯罪得罪神的时候,我们要马上来到主的面前祈求赦罪、祈求怜悯。从正面来说,我们要得胜罪恶,走在成圣之路上,我们追求要清洁,那个同时其实也是要追求越来越像我们的主耶稣。
想要过圣洁的生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对付罪恶的诱惑。保罗曾劝勉圣徒说:“所以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就如淫乱、污秽、邪情、恶欲,和贪婪(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但现在你们要弃绝这一切的事,以及恼恨、忿怒、恶毒、毁谤,并口中污秽的言语。”
保罗用了一个很重的字眼——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治死我们在地上的肢体,这是带着很大的决心,很清楚我们要对付我们生命的罪恶。治死有另外一个用词是“逃避”。对付罪恶是把罪恶远远地跟他分离,远远地躲开这些罪恶,不要去接近,不同的人,面对着自己生命当中不同的软弱。
有的人是在贪念方面很软弱,贪财,贪恋别人的财产;有的人的软弱是骄傲,经常看不起别人;有的人的软弱是在色情方面,很容易受性的引诱。逃避我们的私欲,比如有一个人他是很容易受着一些色情的资讯去引诱的话,那他就要时刻的提醒自己,不要容许自己常常上那些色情的网站,不要上这些的网站。当你明知道那里有很大的试探,你就要远远地躲开。如果你知道试探在那里,你还故意的走过去,就是把自己制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里面,而且是明知故犯,逃避我们的私欲,这是很重要的。
在《马太福音》的第四章一节到十一节,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榜样,主耶稣他怎么样去面对试探,胜过试探。从这段的经文当中看到,主耶稣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也凡事受过试探,他也会面对人所会面对到的引诱、试探。但主耶稣活出了一个典范,他坚持不犯罪,正如《希伯来书》第四章十五节所说的:“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想要过圣洁生活,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要塑造基督徒品格。《加拉太书》五章二十二节到二十三节,圣灵所结的果子有九方面,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盼望。
我们不断地顺服圣灵,我们当顺从的时候,不仅仅能够抵抗情欲的控制,且能在我们的生命当中结出圣灵的果子。谈到要效法基督,其实在耶稣基督的身上,我们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如果要举出一些例子的话,可以举出很多。在这里可以提到的是耶稣基督他的慈爱、他爱的服事;耶稣为门徒洗脚的那一幕,让我们看到主的慈爱、他的谦卑;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效法主耶稣他在受苦当中的信心。
《彼得前书》二章二十一节到二十三节,这里说:“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圣经说明这是我们要效法的榜样,耶稣还有很多让我们学习的一些典范,他的良善、他的怜悯、他的工义、他的圣洁、他的智慧,效法基督就是成圣的过程。
基督徒要校正自己的目标,要认定效法基督成圣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大的目标,不是追求事业成功,不是追求物质享受——这些都不应该是我们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效法基督才是。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