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在传福音期间,医病赶鬼,解除人们的痛苦,让人们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因此有许多人追随他。这些追随他的人群有几个部分组成:
一个是耶稣的门徒,
一个是找耶稣看病的人,
一个是准备除掉耶稣的法利赛人。
有很多场景是这三个人群同时出现的。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关注点,让我们看到只有耶稣是关心人本身的,只有耶稣是有温度的。
例如耶稣和门徒遇到一个生来瞎眼的乞丐,围绕这个盲人,三个人群与耶稣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首先,我们看看门徒的观点。约翰记录说,门徒问耶稣:“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在门徒的问题中,交代了两个信息,这个乞丐的瞎眼是天生的,不是后天的,是在母胎里就看不到的。另一方面是对他瞎眼原因的判定,是他的上一辈犯了什么罪,而导致的惩罚。门徒在这里关心的是“罪”,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我们的健康是因为我们没有犯罪,或者上帝赦免了我们的罪,我们的不健康可能是因为父辈们犯了罪。在面对这个瞎眼的乞丐问耶稣问题的时候,门徒们内心已经有了答案,他们实际上是将这个答案给了耶稣来选择。也可以说他们不是在问耶稣问题,而是让耶稣选择一个答案。
门徒们在面对一个人的痛苦时,他们关心的不是这个人,而是他痛苦背后的罪。
再来看这个瞎眼的乞丐。犹太人对这个瞎眼的乞丐是十分熟悉的,因为他生来瞎眼,并且天天在那里乞讨。这个乞丐因为双眼看不到,内心十分痛苦,他希望自己被医治,因此每年他都会到那个西罗亚的池子去洗。但是很遗憾,他依然没有被治愈。
在他的心里,他最关心的是什么?是他的眼睛什么时候能被治好,解除他看不到的痛苦。
第三个人群是法利赛人,他们面对这个生来瞎眼的人,关心的既不是他的罪,也不是他的痛苦,而是律法。耶稣为他治好了眼睛,让他重见光明,解除了他的痛苦。但是法利赛人说,你这个不对,为什么呢,因为耶稣不守安息日。除此之外呢,还有耶稣是个罪人,不会有这么神奇的法力。法利赛人中有的说:“这个人不是从 神来的,因为他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说:“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他们就起了纷争。法利赛人关注的是,耶稣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能力,以及他如此的能力合不合律法。法利赛人面对这个瞎眼的,他们同样不会考虑这个人的痛苦,他们考虑的是医治者有没有资格。
我们再看看耶稣呢,他首先反驳了门徒的报应论,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 神的作为来。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耶稣说,他的瞎眼与罪没有关系。我们要做的不是审判他,而是治愈他,通过对他的医治来荣耀上帝。耶稣对法利赛人的律法主义怎么回应呢,显然是一种愤怒,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我们看到,门徒和法利赛人,乃至于很多跟随耶稣的人群,关心的不是这位盲人乞丐的心声,而是他的背后的罪与律法问题。只有耶稣关心这个人,只有耶稣走进了这个乞丐的心里。这个乞丐说:“他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
在另一个关于兄死弟及的故事中,同样如此。
法利赛人来试探耶稣,问他说一个女子嫁了老大,结果老大死了,于是按照传统她就嫁给老二,结果老二也死了,直到她嫁给了老七。那么当将来复活的时候,这个女人是哪一个人的丈夫呢。法利赛人考虑的是这个悖论难题,但是没有人关心这位死了丈夫的女人,她不仅要承担丈夫去世的痛苦,还要承担邻居的指责和议论。在我们的文化里,她这是克夫,在犹太人文化里她这是因为自己的罪导致丈夫不断死亡。
在另一个关于婚姻的讨论中,法利赛人问是不是可以不论什么理由都可以休妻,这是犹太律法给予男人的特权,他们把女人置于弱势地位,受到丈夫男权的摆布,因为一个女人一旦被休,可能就失去了生存空间。只有耶稣关心这个被休的女人,他与门徒和法利赛人所站的角度不同,耶稣站在这个女人的角度,他们站在男人角度。
耶稣回答说:“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 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耶稣的回答给予了婚姻中的妻子几乎平等的地位。我们的身体没有等级之分,不能说肋骨不重要可以随便拿去。既然都是身体的一部分,那么怎么能随意去掉呢。
面对同一个问题,门徒们和法利赛人的观念一致,因为他们也不想失去对婚姻中对妻子的支配权,于是门徒对耶稣说:“人和妻子既是这样,倒不如不娶。”
从以上这些例子,我们看到耶稣真正体贴和关心的是人本身,而不是附加在人身上的那些条件。这才是福音的真谛。今天的福音,尽管我们打着耶稣的旗号,但是行的往往是把人当工具的反耶稣的传统。我们常常在教会里反对女人化妆,穿高跟鞋,甚至穿裙子过了膝盖,都要禁止,上帝创造的人在他眼里都是“好的”,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却要把她们变丑,爱美之心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就成为一种罪。
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为什么我们给人的担子却是如此繁重?我们的目光是否像耶稣那样集中在人身上,还是像法利赛人那样集中在律法上?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