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的虚妄自我价值感包括:我得到了什么,我拥有什么,别人怎么看我、怎么对待我,我满足了谁的期待,我让谁满意了?我在他人心中是怎样的形象?我的自我感觉好不好?等等。
我们往往把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对自我形象的感知上,或者建立在自己在人前的表现上。
我们常常在自我感觉不好,认为自己表现很差,尤其在经历某种失败和困顿的时候,以及被人拒绝和否定的时候,自我形象感很低落,感到烦躁、沮丧,甚至抑郁,感受到极度的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的背后是一种担忧和惧怕:害怕找不到自己,害怕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害怕自己不被人爱,害怕自己不被人接纳和尊重,害怕自己被人嫌弃和厌烦,害怕自己被人藐视和轻看。
他人对我们的冷漠和忽视、恶意与敌意、不善与不爱往往让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和伤害。为此,我们愤怒、反击、控告、藐视、不饶恕和恨恶他人,通过心态上与人的敌对,来维护我们自我的尊严,来守护我们的自我价值感。
2
人最深的困惑和痛苦往往在于生命意义感的缺失和虚无,最深的担忧和惧怕往往追溯到自我价值感的迷失和危机。
无条件的爱为什么能医治人?因为这爱让被爱者感受到真切的自我价值感和被爱的安全感。最深的爱,无条件的爱,让被爱者的自我价值感并不随着他们的自我表现而起伏。他们对被爱的确据,不是建立在自我的良好表现上,而是建立在对那“爱的源头”不变本性的认识上。是他本性中的爱,赋予了我们生命的价值。
认识了那爱的源头,知道了他对我们有如慈父般的怜爱心肠,我们也就看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灵魂的宝贵。
信心让我们确信,我们被爱,不是因为我们配,不是因为我们很优秀,而是因为他就是爱。我们被他所造,是他手中的工作,被他看为宝贵,是他眼中的瞳人。他是我们的父,我们是他的儿女。他爱我们,根植于他的本性,根植于我们与他不能更改的生命关系,而不是根植于我们的实际表现。
即便我们很多时候真的很糟糕,让他的灵忧伤,但他爱我们的心没有改变。即便很多时候我们让他失望,生命表现真的不好,但我们的生命价值并不因此而受贬损和减少。
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应该建立在对这份关系的确信上。唯有在与他的生命关系当中,我们的价值感才是真实的,而非虚妄的。我们很宝贵,不是因为我们无罪,而是因为我们是按照他的形象和样式受造的。
因为他爱我,所以我看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并为此而有平安和喜乐。同样的,这也是所有人生命价值和尊严的来源。一个人即使不是那么可爱,甚至是可恶的,我也不能因此贬损和否定他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因为他是按照他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是被他所爱、所宝贵的。即便暂时不认识他,也是他所渴望拯救的对象。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生命的尊严和灵魂的宝贵,不是因为他有好表现,不是因为他有义而无罪,而是因为我们看见了他与上帝那份不可更改的生命关系。
3
如果我们不确信自己无条件被爱,我们就找不到自我价值感的坚固根基。如果我们认为是自己的对、好、优、义、善,成为了自己被爱的保证,那么,我们就会在看到自己的错误、不好、不优、不义与不善的时候,感到惧怕和恐慌,会找不到自己被爱的确据,就会丧失自己被爱的安全感。这份不安全感会夺走我们里面的安息和力量。
如果我们不确定自己无条件被爱,那么我们为爱而饥渴,因爱而遍体鳞伤的心就依然要在这个世界流浪、叹息和呻吟,而得不到安慰和安息。我们很容易在经历自我的某种失败,觉得自己无用和糟糕的时候走向自我价值感迷失,并因此而陷入深深的沮丧和无望中。
4
最深的爱,安抚最深的惧怕,慰藉最深的伤痛,为被爱者带去最大的安全感。
“爱里无惧怕”,这意味着,要安慰一个被惧怕和不安全感所深深折磨的人,惟有最深的爱才能够做到。很多人身上的刺,都是被内心的某种惧怕和不安全感所刺激出来的自我保护武器。
圣爱为什么能够深深地安慰到我们,医治我们破碎的心?因为至上者对我们无以伦比的爱为我们带来对自己生命价值感最大的确据。他透过拾架向我们显明的爱,除去我们内心最深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我们的心越确信他的爱,越凭着信心安息在他的爱里,就越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他人对我们的不爱与伤害。
因为深信没有什么能使我们与他的爱隔绝。当不再有恐惧和不安全感藏在我们里面来折磨我们的时候,他人对我们的恶意也不再能轻易伤害到我们。不再能轻易试探我们的心,要对他人产生报复性的恶意、敌意、苦毒和恼恨了。
真正确信和安息在圣爱里的人,应该是最忍耐温柔的人。即便他被全世界敌对和恨恶,他的心依然能在这爱里得安息和力量。即便整个世界的恶来攻击他,也不能让他的心受邪恶的试探,以至于要以恶报恶。
鸣谢: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 眼中瞳人”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