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先爱自己,再爱众人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8月03日 08:14 |
播放

坐在电脑前,想到要写“先爱自己,再爱众人”这个题目得时候,其实我就知道,有一些人看见这个标题的时候,就会批评我:“一个基督徒,怎能写出这么自私的文字呢?”不错,看标题好像的确很自私,因为将自己摆在了众人的前面,这好像是一种利己主义者的思想。

因为在我们传统观念中认为“先有国,再有家;先有众人,再有自己”,并认为只有做到这样才算为君子。其实,这样的认为并不错,只有为更多人带来福祉,才能更懂得生命意义,生命才能更有价值。

但是,以爱众人为己任之前,其实需要自己先经历爱、懂得爱,只有这样才具有爱的能力。

 之前辅导过一个姊妹,姊妹就说:“不知道该怎样爱自己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我确实挺诧异,心想:“身为一个母亲,怎能不知道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呢?”

姊妹就说,在她的原生家庭中,一共姐弟三人,她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但是她父亲重男轻女,所以她在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是等弟弟吃完饭之后,她和姐姐才有机会吃饭。从小穿的衣服、用的东西也都是旧,更重要的是他父母一旦发脾气的时候,就打她和姐姐。

她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小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趁早离开这个家。大学刚毕业,就和一个男性结婚了,并不是因为相爱,而是因为要脱离原生家庭的控制。

说来不巧,她的丈夫又是一个有家暴倾向的人,可想而知姊妹的遭遇......

听了姊妹的遭遇,我其实就能略略的明白,她不知道怎样爱孩子的原因了,因为她并没有体验过生活的甜蜜,又怎能将这种甜蜜分享给别人呢?

就像她亲口说:“每一次看见孩子的时候,就觉得是一种负担,摆脱不了,却无力改变,非常挣扎。”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只是告诉她说:“要爱你的仇敌,为逼迫你的祷告吗?”难道仅仅说:“要爱你的丈夫,理解你的父母吗?”我们从理性的角度都知道,这样的全面显得太过于不近人情。就如同向一个已经衣衫褴褛的人,还要让他帮助穷人一样,太过于不近人情。

那么试问:“难道主耶稣吩咐的错了吗?难道基督徒不该爱人吗?”

当然,主耶稣的吩咐并没有错,基督徒也理当去爱人。正如我常常会提到德蕾莎修女的故事一样,她能用自己的爱去帮助穷人,这就产生了美好的见证,其实我们也理当如此。但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前提,就是她亲身经历了基督的爱,并且时刻与基督的爱连结在一起,这是她爱众人的原动力,也是她能持续服侍的原因。

没有一个人能凭着自己的情感之爱去爱人。因为每个人的爱都是有限的,正如没有连于江河的水流,终会干枯一样,人的爱也是如此,如果只让一个人付出爱,却没有让他得到爱,那么这对他本身来说将是非常残忍的事情。

所以,当我们想要爱众人之前,我们需要回到基督里面去爱自己。

在基督里面爱自己,并不是指物质上更多的满足自己,而是让自己不断的亲近神、认识神,品尝主恩的滋味。

“主恩的滋味”是什么味道?我想这只有亲子品尝过的人才能说得清楚。然而尝过“主恩滋味”的人,却能因为信仰的缘故离开自己的国家,将生命浇奠在异国他乡;尝过“主恩滋味”的人,却能不顾生死为了陌生人献出自己仅有的一切,这岂不是“主恩的滋味”最好的明证吗?

戴德生曾说:“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我若有千条性命,绝对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这话说的热血沸腾,当然他也是如此做的,非但如此,他的后裔也是如此做的。试问:“这种爱的能力从哪里爱呢?”

我们常常劝勉别人说:“你要爱人如自己”,但是对于一个没有品尝过爱滋味的人,他又如何懂得爱,又如何有能力去爱人呢?所以,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不愿付出爱,不愿践行爱的行为了。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去爱,而因为依靠肉体践行爱的结果注定是枯干与失望的结果。

“先爱自己”,一些人开始向周围索取爱。向丈夫索取爱,然后发现丈夫很自私;向父母索取爱,发现父母无法满足自己的心意。然后就会心灰意冷,感觉自己不配拥有爱,好像全世界都离弃了自己一样。

我们却忘记了一件事,人世间所有的爱,都无法真正的满足我们内心,唯有基督的爱能满足我们,正如经上说:“祂爱我们如同眼中的瞳仁一般”,基督的爱就摆在哪里,只要我们愿意靠近、愿意相信,就会获得爱的江河。

上帝给了我们要求,绝不会强迫我们做我们做不到的事情,相反祂会以自己为答案,成全我们。正如主耶稣离世归父的时候,为我们做了美好的见证,经上说:“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吗?”

耶稣为门徒洗脚,不仅仅是教导他们谦卑的功课,更是对门徒的一种爱。试问:“当有一天,年老的约翰想起曾经耶稣洗他的脚,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耶稣爱我们,愿我们也能常常进入祂的爱中,在祂的爱中先饱尝甘甜,然后再去爱众人。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Aleksandra Sapozhnikova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