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都该人常说没有复活的事。那天,他们来问耶稣说:“夫子,摩西说:‘人若死了,没有孩子,他兄弟当娶他的妻,为哥哥生子立后’。从前,在我们这里有弟兄七人,第一个娶了妻,死了,没有孩子,撇下妻子给兄弟。第二、第三,直到第七个,都是如此……这样,当复活的时候,她是七个人中哪一个的妻子呢?因为他们都娶过她。”耶稣回答说:“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论到死人复活,神在经上向你们所说的,你们没有念过吗?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 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众人听见这话,就希奇他的教训。
撒都该人是犹太人的精英,也是犹太人的当权派。他们看不上那些底层的人,尤其是耶稣这样的人。同样他们也看不上法利赛人。当法利赛人研究着律法,并以律法专家和道德监督者自居的时候,他们就会出言讽刺。因为撒都该人比他们的地位高得多,思考问题比他们“深刻”得多。思考“深刻”的问题,就成为撒都该人的阶层标记。
什么是深刻的问题呢?我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先看看他们瞧不上的“浅薄”问题。
法利赛人关注什么呢?他们关注人们的生活是不是符合律法。律法不仅是犹太人圣洁的关键,也是民族的界线,是上帝选民的边界。一个不遵守律法的人,被视为污秽之人,要被社会隔离。因此,法利赛人盯着普通人的生活,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关注的是具体的问题。
那时,耶稣在安息日从麦地经过。祂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说:“看哪,你的门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白天走路饿了吃麦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在法利赛人看来,这个具体行为是违背了律法的大事件。
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众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稣。耶稣对那枯干一只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又问众人说:“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他们都不作声。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一个人的身体病了,要不要医治?也许在法利赛人看来,身体的痛苦要让位于律法,个体可以牺牲,但是律法的大义要成全。然而耶稣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人是最重要的,在人和律法之间,律法要以人为核心,律法是规范人的行为,不是将人置于死地成全自己。因此,耶稣关注的问题,也是现实具体的问题。
与撒都该人相比,法利赛人和耶稣关注当下的具体生活,只不过他们关注的角度相反。而这些在撒都该人看来就是“浅薄”,这些都是现象,都是世界的具体事情。他们关注什么呢?他们关注形而上的“本质”,他们关注像上面他们刁难耶稣的问题。他们以复活的信息来为耶稣设定逻辑陷阱。既然摩西律法规定妻子兄终弟及,那么将来如果复活了,这个妻子算是谁的妻子呢?他们关注的是天上的事情,是未来的事情,不是人间的事,更不是当下的事情。
耶稣曾经在好邻舍中讲过一个故事。一个撒玛利亚人被强盗打伤,路过的祭司和利未人,这些人都属于撒都该群体,他们像没看到一样走过。他们的确看不到,因为他们的思想在“天上”,不在地上。
撒都该人关注的问题是大是大非的宏大问题,是形而上的本质,是这些“深刻问题”。而耶稣呢,则关注当下的生活,这些具体而普通的“浅薄问题”。
耶稣说:“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我们连活着的意义都没弄清楚,就开始焦虑那没有到来的死后世界。上帝成为那个没有到来的世界的上帝,而不是我们当下世界的上帝。
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不是一个针尖上能站多少个天使,不是圣经旧约中谁的哭声最大,不是人复活之后近视眼的是不是还戴着眼镜。这些问题是本质的“深刻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与我们有什么相关呢?
在今天的教会,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他们关心的问题不是身边的邻舍有什么困难,不是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处理好,不是和上帝的关系,而是神学问题。有些人在神学逻辑上很思辨,能讲得头头是道;有些人对圣经的一些特别问题研究得很透,他知道圣经中谁的哭声最大,谁跑得最快,但是生活中却不关心身边的兄弟姐妹。他们两眼望天,却不关心地上发生的事情。在他们眼里,上帝是逻辑的上帝,是思辨的上帝,是神学的上帝,唯独不是我们这些活人的上帝。
“深刻”的本质问题,只有撒都该这样的当权者才能思考,因为他们有权有钱,生活有人伺候,我们普通人所遇到的困境在他们那里根本不会遇到。因此,他们觉得自己生活在天上,怎么会关心地上的事呢?形而上的“本质”问题,也是他们威权和身份的象征,因为普通人没有这个能力来思考,因此他们通过对“本质”问题的“深刻”思考,从而垄断这个知识,成为他们权势的保障。
今天的教会何尝不是如此。思考“形而上的本质问题”,也能让人“傲视”普通信徒,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看不上那些为生活问题困扰的人。
“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我们还是少谈些“主义”,多关注具体的“问题”吧!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