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生命其实更需要一些重量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4月07日 08:50 |
播放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我们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决定今天几点去上班,是不是要迟到,决定要不要出差,或换一份其它工作,我们安排自己的婚姻,甚至可以安排自己的生命。

有时我们觉得自己生活的太累,承担的责任太多,以至于让我们有种想抛弃一切放飞自我的冲动;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受到的道德约束太多,想抛弃那些道德和责任,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只寻求感官的刺激,而不想考虑人生的后果。

我们是生活的主人,也是生命的主人。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承担那么多道德和责任?我们是否可以放下这些,只要激情变换的生活。

外科医生托马斯在责任和感官之间的选择和尝试,也许就是我们曾经乃至现在想做的事。他对生命的道德思考,他在爱情婚姻和性之间的选择,让我们看到,生命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轻,而是唯有道德责任之“重”才能让我们脚踏大地,安全地生活。

托马斯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医生工作,他追求正义,有着崇高的理想,有一位善良贤惠的妻子,虽然偶有争吵,但爱情却超越了他们之间的分歧。

托马斯失去外科医生的工作,源于一场政治的变革。在这场惹怒政治当局的政变中,托马斯失去了人生的荣耀时刻,由高峰跌入低谷,此时的妻子在他眼里也显得强势,而心生罅隙。

这种巨变让他觉得一切都是负担,人生跌入绝望的谷底,让他觉得现在的一切在他的生命中是如此之“重”。他开始思考抛开这些负担,让生命回到“轻”的状态。

他开始认为婚姻的爱和性是可以分离的,因此他找了只有性的情妇萨宾娜,开始了他只有性的生命历程。然而在婚姻的责任、对妻子的爱与萨宾娜的性之间,他陷入挣扎。婚姻和性的激情究竟是不是可以分开,一度让他陷入挣扎和迷茫。

最终,托马斯还是回到了婚姻中,回到妻子的身边,生活步入正常人的生活。然而一场车祸却终结了他们夫妻的人生。

我们究竟是不是生活的主人,以至于我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托马斯的选择和挣扎,他的迷茫与无措,让我们看到生命还是需要道德和责任之“重”的,一旦离开这些“重”,生命就会如羽毛一样漂浮空中,陷入一种虚无的可怕,让人感到生命没有着落的孤独。

《创世纪》中的亚当,在伊甸园中因为谨守上帝的命令,而有着一个愉悦的人生。他有自己骨中骨肉中肉的妻子,也有幸福的家庭和爱情,更有一份看管伊甸园的崇高工作,乃至于他可以命名园中的动物,和享用园中各样的果子。但这一切的底线则是顺服上帝的命令,承担上帝所给予的责任。

但亚当却想着另一种摆脱责任的“轻”,在他看来承担上帝的责任和满足眼目的情欲是可以分开的,顺服上帝的命令和听从撒旦的诱惑是可以分开的,因此在这样的观念之下,他听从了撒旦的诱惑,吃了善恶树的果子。

亚当的例子告诉我们,在责任和道德之中,生命是一个整体。上帝命令的不可违背性,排除了责任和情欲之间的分离可能,在生命中那种试图摆脱责任,而只想享受感官快感的激情是不存在的,它带来的除了虚无之外,别无他物。

虚无,让人犯罪还要推卸责任,像亚当一样,把违背上帝命令的责任推给女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像亚当这样,像托马斯这样,经历着在道德责任和感官情欲之间的挣扎。我们想不负责任地去做想做的事,不负责任地追求一切刺激,让“责任”这样的重担不再压着我们的良心,而让我们的生命在无负担的“失重”状态下,一路狂奔。但失去“重”的生命之“轻”却让我们感受到刺激的时候,又背负着虚无的重担。这种重担让我们失去安全,离开大地。

违背上帝命令的亚当最终接受上帝的惩罚,其实这来自上帝的惩罚又何尝不是生命之“重”呢,重新回到责任,回到道德,回到有着约束和重担的生命之“重”,也才能重新回到上帝的伊甸园里。诚如托马斯回到婚姻中一样。

我们是生命的主人,是生活的主人,我们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逃避责任。

因为这次疫情,让很多人有了一个超长的假期,曾经期待的不上班理想,现在实现了。然而超长假期的实现带来的欣喜并没有延长太久,接着的便是空虚和无聊,很多人才蓦然发现原来现在的自己是那么期待去上班,去工作。过去我们认为沉重负担的工作,现在变得那么可爱,变得如此让我们期待。

我们的本性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负担时,会选择逃避,选择放弃,但是一旦我们放弃和逃避了这些负担,一旦我们达到了人生无负担的“轻”,我们就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生命不能承受过量的“重”,同样也不能承担虚无的“轻”,因为这“轻”无法诠释我们的人生!

只有在生命之“重”里,我们才能找回真实的自我。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