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没有几个人喜欢过贫穷的生活,所以人们总是穷极所能让自己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但是与世人追求恰恰相反,耶稣却教导门徒说:“有衣有食就当知足”,非但耶稣如此教导,他也是如此生活。
正如经上所记,耶稣在传道的时候并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相反书上却说:“天上的飞鸟有窝、地上的狐狸有洞,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客观来讲,耶稣是上帝本体的真相,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他本可以享受世间一切的丰富,但是他却偏偏选择了贫穷,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智慧呢?
正如耶稣的名字,他来乃是要拯救世间属于他的百姓。所以耶稣很清楚自己在地上的目的和价值,正因如此他在有限的时间中,要努力完成他的使命,所以物质的丰富并不能影响他的内心。
其实不仅如此,耶稣选择贫穷,更是给那些生活苦楚的人带去希望与恩典。试想一下:如果耶稣出生在贵族的家庭中,在有钱、有权人的中间传道,那么这福音就没有办法传给穷乏的人。因为这福音就会成为特权阶级的独有恩典,使困苦穷乏之人越发没有出路。
所以耶稣选择了贫穷,他不仅仅要给贫穷中的人带去光明,更是要给全人类带来出路,让人能通过耶稣的一生看见生命的真实意义。生命的真实意义并不在于家道丰富,生命的意义也不在于肉体的享受,生命的真实意义乃在于永恒上帝的肯定。
可见耶稣选择了贫穷,这给我们带来了祝福和恩典。当然我并不是推崇贫穷,也不是给人找懒惰的借口,我们乃是应当看见耶稣经历的贫穷的含义,同时也要正向的看待我们在贫穷中的经历。
有些人的贫穷是因为外在仇敌的攻击,而有些人贫穷的原因则是上帝有意的训练。
很诚实地讲,在大陆的这片土地,家庭教会对工人生计问题的重视还是非常缺乏的。尤其是对已婚的服事人员的供应,更是因为涉及教会传统、圣徒舆论等原因,导致很难有效的供应工人的需要。
之前和一个传道人聊天的时候,谈到他的生计问题,虽然已知教会的供应真是微不足道,但是当我问到他的感受时,他却说:“上帝的恩典够用。”我以为这是一种故作属灵的托词,所以顺势问:“那你说说,上帝的恩典怎样够用呢?”
弟兄说:“你看我穿的这件衣服,买了快十五年,没有破,这是不是上帝的恩典?别人家小孩都在补课,我家孩子上学到现在没有补过课,这是不是上帝的恩典?时至今日我和你姐身体都健康,是不是上帝的恩典?”
在弟兄的言语中,我看见了上帝的丰满的供应与恩典。也许从外面看他们并没有更多的金钱,但是上帝的保守和赐予一点也不少。其实这就是上帝手的训练和塑造,让人在贫穷中更认识上帝自己。
谈到贫穷,我总愿意回想自己的经历。曾经看见一位母亲因为孩子将地铁票弄丢而歇斯底里的视频,其实类似的事情在我生命中也发生过,有一天放学我买了五块钱的冰糖,回家之后,被母亲歇斯底里的批评。
贫穷是什么味道?我讲一个发生在我生命中的经历吧。
当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父亲得了股骨头坏死和牛皮癣。当时也就完全的失去了劳动能力,再加上治病,把家里原本不多的积蓄全都花没了。我母亲一个月赚800块钱,然后还要还房贷800块钱,就相当于每个月没有收入。
可想而知当时家庭生活的情况,我母亲在当地还是讲道人,当时弟兄姐妹就有很多论断的声音就说:“这个家背后犯了怎样的罪呀,会发生这样事情等等”非常刺耳的声音,但是我们自己知道,什么也没做。
那这么穷,吃什么?圣书说“天上的飞鸟不中也不收,天父尚且养活他”,但是我家真的相信。
因为我母亲在食堂上班,他们单位领导知道我家的情况,就允许将没有吃完的饭菜拿回来吃。虽然看似很心酸,但天父却是在养活着。
上了大学怎么办?贫穷依然再继续,刚到大学别人都欢喜的适应大学的环境,我却走在在街上,向上帝祷告:“上帝啊,你不仅活在圣书中,还活着我的生命中,你要帮助我。”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祷告之后,上帝奇妙的给我预备了一份兼职,一个星期工作五天,一天四个小时,一个小时15块钱,靠着这份收入我度过了大学生活。
当时贫穷在我家发生,但是我母亲却一直坚持服事上帝。虽然贫穷在我大学毕业时还在,但是我却依然愿意顺服上帝的呼召,召做全职的服事。
如今回想才发现,贫穷不是上帝的目的,祝福才是上帝的目的。借着贫穷的经历他在塑造着我的生命和性情,同时让我学习单纯的依靠上帝的恩典。
走过一段贫穷的日子,如今呢?生活也相对宽松了很多,父亲虽然瘸但是能工作,母亲也退休了,我也结婚了,其中种种,都能看见上帝的祝福。
唯有在举目无亲的时候才能看见上帝始终不离不弃,唯有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才发现上帝是供应的真主宰。人都不喜欢贫穷,但是却忽略了贫穷是引人认识人、亲近上帝、依靠上帝的途径,正如约伯说的一句话:“我曾经风闻有你,如今亲眼见着你”。
试问:“如果没有经历艰辛的生活,他会对上帝有清楚的认识吗?”我想不会。
所以,贫穷的意义乃是要认识至高者。不要让难处在生命中白白发生,要坦然的接受上帝的手的塑造,如此我们必然成为祂荣耀的器皿。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