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与人之间的鸿沟与隔断的墙,表面上是由认知、观念、视角、立场的差异所构筑的,本质上仍是爱的欠缺所营造的。
至高者在天上,我们在地上。我们与他之间原本有深渊相隔——在认知、观念、视角、立场、行为上,我们与他的旨意和期待之间原本有多么巨大的差距啊!由此所显明的是我们的罪,是我们对他所启示的“道路、真理和生命”的背离。然而因着他完全的爱,他主动走向我们,来俯就我们,来弥合我们与他之间的鸿沟,来拆毁我们之间隔断的墙。
我们的爱都太寡少,近于无有,所以才会任凭彼此之间那堵隔断的墙一直横亘在心上,不愿为了拆毁它而付出什么代价。
2
如果我们里面没有真实的爱,当我们彼此感到受伤害的时候,就会想要彼此远离,彼此隔离。然后我们就不是倾向于去修复和维系彼此的关系,而是倾向于把它斩断。
如果没有爱在我们里面,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联络就是非常脆弱的。若没有爱,那些不能接纳彼此的不同,以及不能彼此饶恕的人就会迟早分离。我们会甘愿自己成为一个不与人相连的孤岛,宁愿自己孤独地承受一个幽暗而重负的世界,也不愿与人结伴同行。
然而,如果有神的爱在我们里面,即便我们彼此都感到受伤害,但我们还是会想要继续维系这份关系,以寻求在自我的破碎中去成全别人。这就是爱了。我们就会尊重和顺服神的心意——他要我们彼此饶恕,彼此接纳,彼此拥抱,彼此连在一起。这就是一种合一的力量,而不是一种分散和分裂的力量。然而,此爱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3
唯有你对一个人的爱,使你能够胜过,能够放下,能够忘记他对你的伤害。没有爱,就没有饶恕。我们之所以软弱,总是不能饶恕,总是陷入一种受伤与受害者情结的忧伤和哀恸,甚至怨怒之中,是因为我们心中没有爱,而只有对自我感受的专注,活在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光景当中。
那些在我犯了错之后愿意原谅和饶恕我,还愿意把我看得很宝贵的人,是真的爱我的人。
也愿至高者带领我成为这样的人,即便别人有一些无心之失和有心之过,我仍然愿意把他们看得宝贵,愿意继续爱他们,遮盖他们的错误与过犯,不以这一切为我不再爱他们的理由。因为唯独爱能遮掩许多的罪。“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 然而,此爱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4
人都是灵里贫穷和软弱的:在一个人正确和得胜的时候,不要去称赞他和高举他,而是要爱他,为他祈祷,愿天恩继续托住他,保守他不至陷入试探而跌倒。
在一个人错误和犯罪的时候,也不要去践踏他和藐视他,而是要爱他,为他祈祷,求至高者向他施恩,带领他回转,归回在正路和义路当中。(因为他原本就是有罪和有限的人,需要天恩来托住他,才能够站立得稳。若无天恩保守,他就会往下坠落。然而,此爱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5
一个人越软弱,他就越需要被关爱。一个人越缺乏,他就越需要被怜恤。一个人越有罪,他就越需要天恩临到他身上,就越需要有人为他代祷,求至高者的施恩。
我们的爱无能体现在:当一个人越软弱越需要关爱,我们就越不关爱他。当一个人越灵里贫乏,我们就越不怜恤他。当一个人越有罪恶,我们就越看不见他对天恩的需要,反倒越是只拿律法的咒诅去扔给他。
6
不要为一个人现在的糟糕样子作为你不爱他的理由。从神而来的爱,就是看见神所希望他成为的样子,并为他生命的成长和改变而付出你灵里的艰辛,包括忍耐他在不好的时候所带给你的伤害。你虽受伤,但依然爱他,对他心存慈悲和怜悯,为神成就在他身上的旨意而付出你受伤受苦的代价。这就是真实的圣爱了。然而,此爱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7
我们肉体情感中的爱,往往就是一个披着爱的外衣的躯壳。里面除了包裹着一些关乎个人喜好的、一时良好的感觉和情绪,就是一无所有了。
一旦他人给了你某种不好的感觉和情绪,或者让你感到受伤,你才会看清楚自己内心到底爱不爱对方的真面目。
超越喜厌的爱,是艰难的,是罕见的,也是超自然的,是至高者的权能介入人心与人性的证据。从天上来的爱,超越肉体中的一切感觉和情绪,是从心里看重、宝贵和珍视一个人,甘愿为着他人的生命益处而舍己,甘愿破碎自己以成全他人。
虽然对方有软弱欠缺,有过犯罪恶,有不可爱甚至可恶可恨的时候,却仍然深深地怜悯他,并为他在罪中所承受的损伤而深深地忧伤和哀恸,但不会有厌弃和恨恶的心。
即便不被善待,内心和情感受伤害,仍有一颗求他人生命益处的心,总不放弃为他人祈求天上的怜悯和恩惠。这就是真实的圣爱了。然而,此爱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8
真正的彼此相爱,是我们在彼此都不好、都不成熟的时候仍不放弃对方,而甘愿彼此陪伴,彼此忍耐等候,一起走向那比蜗牛爬行还要缓慢的艰难成长。
今生总是流泪撒种的过程,然而,我们永不失去在道成肉身的人子里的盼望。我们若真实地住在他里面,这爱必要赐予我们力量和勇气,使我们永不因为灰心失望而放弃去爱,因为这爱永不止息,也永不失败。然而,此爱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